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与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研究 收藏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与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研究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与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研究

作     者:冯雨晴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茂华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民办教育 文化再生产理论 阶层流动 教育公平观 

摘      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领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而拉开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该决定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民办教育的地位由此得以确立,并且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这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步由国有集中办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办教育将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相差甚远。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民办中小学成为众多家长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而在贫困县,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遭遇了不小的困境,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教育成本与就业状况之间的较大反差所引发的“上大学无用论,使得贫困县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雪上加霜。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高考升学率虽然逐年升高,但是想要考上重点高校还是难如登天,即使考上普通本科、专科院校,不但要支付一大笔教育费用,而且毕业之后也难以找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所以还不如干脆放弃学业,直接外出打工赚钱更划算。在针对这一不良现象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有学者以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试图揭示当代中国教育体制运作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分配公正问题和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问题。笔者认为,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直接套用西方理论不能真正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才可能辨清事物的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为此,笔者多次赶赴安徽省砀山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民办中学T中学展开调研,探明其办学现状并思考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本论文研究以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指导,以T中学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的实证方法,在揭示贫困县民办中学现状、问题及其内在成因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运用于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是否有效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意义、创新点、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分别从布尔迪厄的个人经历、法国的时代背景、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主要概念工具等方面阐述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第三部分针对样本学校——T中学进行个案研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生源状况、特殊政策扶持等方面系统地分析T中学的现状。第四部分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指导,揭示T中学的现状及其成因,以探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贫困县民办教育体制。第五部分是余论,提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化问题,才能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本文分析论证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于研究中国当下的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析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现状的特殊性和本质问题。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现阶段的我国是一个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中法两国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教育政策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当我们运用布尔迪厄的理论来解读中国某一地区的贫困县民办中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一定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若盲目照搬,必然出现“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