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地役权制度研究 收藏
地役权制度研究

地役权制度研究

作     者:孟伟杰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洁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5[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主      题:地役权 不动产登记 物权法定原则 相邻权 用益物权 需役 登记对抗主义 立法体例 土地所有人 所有权关系 

摘      要:地役权是一种古老的用益物权,起源于罗马法。在当时,地役权制度在调整不动产相邻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地役权在不动产利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成效,近代主要国家都承继了地役权制度,并有所突破和发展。自清末改制以来,我国虽然引进了地役权制度,但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新中国成立时,中共中央废除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我国民法中关于地役权的规定荡然无存。直至20纪末,我国民事立法有关地役权的规定仍是一片空白。21纪初,承接制定《物权法》的东风,国内有关地役权的讨论一度升温。事实表明:在物权法定的前提下,地役权独特的权利构造使得它再一次焕发青春。基于此,本文拟从昔日罗马法中重拾地役权制度,探讨地役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并论证我国建立地役权制度的必要性及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物权法》中地役权制度相关规定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略表浅见,希望能够对理解我国的地役权立法有所裨益。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组成。 在引言中,对地役权制度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对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以此导出本文的写作意旨。 正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地役权制度的历史沿革。首先从罗马法中揭示地役权制度的产生历程,然后从近代主要国家对地役权制度的承继彰显地役权制度在调整不动产关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归纳出有关地役权制度的两种立法体例,一是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地役权吸收相邻权的立法体例,另一种是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相邻权与地役权并存的立法体例;并蕴涵我国地役权立法要借鉴主要国家立法经验。 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地役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首先,对传统理论进行梳理,揭示地役权的含义,指出地役权是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为了自己不动产的便宜合理地使用另一不动产的权利。其次,将地役权与所有权、相邻权等权利作了比较,指出地役权是以所有权为基础而产生的权利,是对所有权的一种限制;地役权与相邻权虽有联系,但二者在概念、性质、范围、调整方法、取得方式、有无对价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并从中揭示了地役权是为需役地的便宜而设定的物权,地役权具有不可分性、从属性、不确定性等法律特性。而后在认清地役权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借鉴民法总则理论,剖析现代地役权的法律关系构成,指出不动产的所有人、不动产的用益物权人、不动产承租人、拥有两宗相邻不动产的同一所有人都可成为地役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地役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扩及不动产,地役权的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三部分探讨了我国确立地役权的必要性及条件。首先,从地役权制度特有的功能揭示我国确立地役权制度的必要性;指出地役权制度弥补相邻权之不足、缓和物权法定主义的僵硬、完善土地物权法律制度的社会功能,是我国确立地役权制度的内在缘由。而后,分析我国确立地役权制度的条件;指出完善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我国确立地役权制度的理论基石,解决民众生活问题的紧迫性是我国确立地役权制度的现实需求。 第四部分是我国地役权制度的完善。立足我国现行的民法体系,运用地役权制度基本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物权法》中地役权制度相关规定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指出我国的地役权立法在立法体例的选择、地役权名称的采用、地役权主体和客体的界定,地役权存续时间的规定等方面,承继了现代地役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合乎我国的实际,顺乎世界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我国地役权立法在地役权概念的界定,地役权成立时间采用“登记对抗主义方面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并浅谈了笔者的拙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