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转化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燕京
授予年度:200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摘 要:本文以金融中介功能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金融经营模式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金融经营模式的演进轨迹。当前,经济进入了全球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监管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国际监管和国内监管),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摆在了首位,于是对金融系统的功能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在宏观上强调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微观上,金融中介不再浅层次地停留在融资功能上,而是深深地介入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同时强调不同的风险分担方式。这是导致全球金融混业发展的深层原因。 鉴于金融经营模式的选择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金融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这一问题。论文的开头部分首先对金融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进行了界定,论述了金融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理论基础。然后展开主体部分的论证。 (一)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的分析工具,系统地研究了西方国家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并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抽象和归纳。 (二)对分业模式下的我国金融业运行特征做出规范性的评论和实证性的测量,标定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金融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了推进我国混业经营的制度供给。包括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金融监管制度安排。 论文的最后部分提出了我国混业经营的产品设计和组织模式。 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系统地分析了西方国家金融经营模式的演变历程,在对大量史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金融混业经营发展所应具备的供需条件和理论支撑,归纳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轨迹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的渐进过程。并提出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产品设计和组织模式。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