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要素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骆红山
授予年度:2011年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素质的标准不断被学者们拿来探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完善,而我国还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国内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探讨上,本文通过对理论的分析以及实践的研究,试图对教师素质的结构和内涵做出新的阐释。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课堂时间定量分析、课堂内容定性分析等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首先,借鉴了美国著名学者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自创了一张课堂师生行为分析表,应用该表,结合六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视频,对18种化学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以5秒为一个时间段,进行定量分析,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结果显示,在课堂中师生行为占比重较大的是以下几项:教师讲解;师生动手实验;学生个体讲解或小组汇报;教师提问;学生看视频或资料;教师引导和指导实验。 然后,为了避免定量分析带来的局限性,本文在通过观察法得到初步结论后,再对课堂师生的行为进行文本分析,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以及化学学科特点,对化学教师的应是、应知和应能方面做出质的研究,以便更深入的挖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行为背后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教师比较重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技能能力培养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课堂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较大,情感态度精神方面有些牵强,课堂中下述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习指导和有效调控;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学习方法的提供。 笔者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一些参考资料,对化学教师素质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身心素质,这是教学之保障。(2)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这是教学之源泉。(3)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各种细化能力,这样才会孰能生巧。(4)对自己思想上严格要求,行动中不断反思(5)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注意方法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