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生态外交探究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经纬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摘 要:21世纪的人类文明已从持续三百年的工业文明时代悄然走进了生态文明时代。如果说工业文明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那么生态文明则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的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时代通常被科学界称为“ET时代(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能源和环境技术时代)。这意味着“E时代将带给人类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ET革命,世界格局也会随之而变。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掠夺不断加剧,手段不断翻新;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矛盾突显,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生态外交正是在这个新的文明时代的恢弘背景下,出现在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全新领域,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交叉学科。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利益。自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无论在能源资源保护方面还是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既要远近兼顾,又要内外统筹,生态外交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政延续,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然而,我国学者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过程中,对生态外交理论研究不够系统,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滞后于生态外交实践,没有充分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外交;在培养生态意识、建构生态责任感和树立科学的生态观的育化过程中,相应理论支撑不足。 本文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中国生态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对生态文明渊源追溯和系统梳理,以及当前世界几个主要代表国家和地区生态外交的比较分析,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结合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外交路径,揭示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掠夺不公正的本质及其问题根源,为中国生态外交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对国内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以培养“生态人为目标旨归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