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黎烈文时期的《申报·自由谈》研究 收藏
黎烈文时期的《申报·自由谈》研究

黎烈文时期的《申报·自由谈》研究

作     者:吴亮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小泉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50301[文学-新闻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黎烈文 《申报·自由谈》 副刊 编辑思想 

摘      要:《申报》(1872-1949年),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一纸风行长达77年,被称为“旧中国的《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申报》从形式到内容,包括新闻评论、专栏文章、副刊专刊、读者服务、摄影、漫画、广告发行等方面都是近代报纸的典范,当时上海人是用“申报纸作为对所有报纸的统称,可见它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而且其本身也起浮不定,《申报》在1912年至1934年《申报》老板史量才经营的这段时期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通常在重大政治事件中谨慎保守的《申报》,表现出积极抗日和要求民主的进步倾向。特别是在淞沪抗战中,《申报》更是对前线战士的浴血奋战予以报道和声援,使得《申报》成为当时全国的舆论中心。后来人评价这段时期为《申报》的黄金时期,这与史量才重视报纸的新闻评论和大胆启用刚刚留学回来年仅28岁的黎烈文任历史悠久的《自由谈》副刊主编不无关系。 黎烈文(1904-1972)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翻译家,他一生最有光彩的事业是三十年代《申报·自由谈》任自由谈主编。从1934年到1935年他对《申报》的《自由谈》副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宣布,“既不迁就一般的低级趣味,也决不愿大唱高调宣传什么主义,牢牢站定进步的近代化的立足点。在他的努力下,在不长的时间里《自由谈》迅速转变成为新文学的主流阵地,大量发表了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和郁达夫等人的评论及杂文,在当时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自由谈》迅速成了“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他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林语堂等人都得到了他的扶持、鼓励和保护,成为了五四运动后新文学道路上的指路人。 然而,黎烈文作为一位优秀的编辑家的事实和对我国新文学史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对杂文的推广事实却鲜为人知。本文将从三部分对黎烈文在《申报》的“自由谈的编辑思想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对当今的报纸副刊编辑有所启示。 文章第一部分以回忆的笔触,对黎烈文的生平和《自由谈》的各个历史时期作了简要的回顾。第二部分则对他在《申报》“自由谈的编辑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则结合我国当前副刊的状况和《申报》“自由谈进行比较、阐述,从中得出对现实的启迪。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