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性、茶效与茶用的文献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林殷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茶叶是山茶科、山茶属(Camellia sinensis(L.)***)植物的叶片,中国古代可食用、饮用,也可入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茶的药理作用及其养生保健作用也备受关注。从传统中医学角度看,茶性之寒温、茶叶的药用及饮茶宜忌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较少或缺乏系统性,因此,本研究从文献学角度,对传统中医本草和方书中茶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参考茶学、农学相关知识做出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学的方法,以茶茗荼[木茶]为关键词,分别检索历代本草文献中茶叶性味、归经、功效和宜忌的相关内容,代表性方书中含茶药方的相关记载,并参考茶学、农学、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其中代茶(非山茶科植物代茶饮用)如薄荷茶、枸杞叶茶、葱茶、荆芥茶等内容不纳入研究范围。主要检索书目:(1)本草文献:主要参考《中国本草全书》所收录的历代本草专著、民族本草和域外本草,以及方书、医籍、地方志、农书、类书、佛道书籍中本草部分。(2)方书:主要选取《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济方》和《医宗金鉴》为参考。(3)茶学专著:参考《中国茶书全集校证》和《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所收录的从唐代至清末114种茶学专著。结果:(1)茶叶性味归经:历代共159条茶性相关记载,其中言茶性寒凉者144条(90.57%),言茶性温热者15条(9.43%)。历代141条茶味相关记载,认为茶味苦甘 甘苦或微苦微甘者96条(68.09%),认为茶味苦者29条(20.58%),认为茶味甘者10条(7.09%)。元代张元素《脏腑标本用药式》最早提出茶叶脏腑用药,王好古《汤液本草》最早明确提出茶叶归经。明清本草文献有64条茶叶归经的记载,归心包、肝经(手足厥阴经)者29条(45.31%),归心、肺经(手少阴太阴经)者11条(17.19%),归肾、胃经(足少阴阳明经)者5条(7.81%)。(2)茶叶功效:现存最早记载茶叶功效的本草专著是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最早将茶叶单独列条记载其功效的书籍是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从唐到清代共129部本草文献记载了茶叶功效,按出现频次以解渴(100)、消食(95)、祛痰(93)、解热(93)、清头目(82)、利小便(80)、醒睡(78)、下气(74)和治瘘疮(60)等最为常见。(3)饮茶宜忌:从唐到清代有64部本草文献记载了饮茶宜忌相关内容,其中饮茶之宜主要有宜饮热茶(25条)、宜少饮茶(11条)、宜饮好茶(10条)等;饮茶之忌包括忌饮茶过多(52条)、忌空腹饮茶(30条)、忌饮冷茶(24条)、忌酒后饮茶(22条)、忌饮劣质茶(16条)以及虚弱之人忌饮茶(13条)等。从配伍的角度,古籍中强调食用盐、韭菜与服用榧子、土茯苓、威灵仙、使君子和斑蝥时要忌茶,但原因或机理语焉不详。(4)茶叶在药方中的应用:上述8本方书中共计收录1018首含茶药方,包括以茶组方(130首,其中茶叶单方16首、含茶复方114首)和茶送服方(888首)。这些含茶药方的主治病证范围涉及119种,最常见于头痛(139首,13.65%)、眼疾(130 首,12.77%)、疮疡(61 首,5.99%)和痢疾(48 首,4.72%)等。结论:(1)本草和方书中记载的茶叶以绿茶为主,直到清代本草文献中才出现绿茶以外的其它茶类。主要有普洱茶和安化茶属黑茶类,六安茶可能为黄茶类,武夷茶可能为青茶类或红茶类。(2)茶性寒凉是古代医家的普遍认识,传统医学文献中未见绿茶性寒,红茶性温的记载。本草文献中记载性温的茶仅有蒙顶茶、武夷茶、普洱茶、安化茶和泸茶5种,但其立论多与茶叶产地、宗教传说和贮藏时间等因素相关,而与现代制茶工艺及茶叶功效无涉,且古籍所谓茶性温之温,系指温和之意,而非传统药性之温热。(3)茶作为药食两用物品,以饮用为主,也可药用和食用。茶饮兴起并成为一种嗜好品,主要缘于其醒睡功效。除此以外,饮茶还具有解渴、消食、祛痰、解热、清头目、利小便等作用,少数民族饮食滋腻,多借茶以消食化积。但茶作为药物的作用并不突出,含茶药方中茶叶的用量不大,且多为以茶送服方,主治病证则以头痛、眼疾、疮疡和痢疾最为常见。(4)服药不饮茶之说为民间俗传,传统中医学无服药不饮茶的绝对禁忌,这或许是医家劝人少饮茶的托词。古代医家认为,茶性苦寒,饮茶过多则损害脾胃,销锞精血、膏脂,导致茶癖而见血不华色甚至面色萎黄、消瘦、腹泄等症。从现代营养学、茶学和药理学角度综合分析,饮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度而振奋精神,不过量饮茶的标准以3~5g茶叶(约60~200mg咖啡因)为度,宜服药后宜间隔一定时间如30min再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