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收藏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     者:史炎鑫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爱国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08[工学]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201[工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0[医学] 

主      题:3D打印技术 髋臼 骨折 

摘      要: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由同一医师进行手术的的6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分布为246岁(平均36.4岁)。依Judet-Letournel分型为:双柱骨折17例,后壁+后柱骨折22例,后壁+横行骨折18例,T型骨折5例,前柱+前壁骨折6例。损伤因素:交通伤37例,坠落伤21例,建筑伤10例。合并伤:四肢骨折47例,骨盆骨折53例,颅脑损伤25例,休克18例,泌尿系损伤21例,脏器损伤11例,神经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d(平均6.8d)。其中28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三维快速成形术、计算机模拟及个体标本模拟手术,并根据术前计划进行手术(3D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常规组)。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手术并发症、后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课题所有数据经严格要求搜集、审核与整理后显示: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受伤原因及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骨折复位情况检查显示:常规组20例解剖复位、15例复位满意、5例复位不满意,满意率为87.5%,3D组23例解剖复位、4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满意率96.4%,两组患者复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D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门诊随访、视频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复查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为68个月(平均12.6月),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显示:常规组17例优、11例良、9例可、3例差,优良率为70.0%,3D组23例优、3例良、1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2.9%,两组复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D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并发症情况:3D组、常规组分别出现股骨头坏死0例、2例,二期均给予全髋置换术处理,创伤性关节炎2例、7例,异位骨化2例、6例,8例术前神经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均基本恢复,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与常规组相比,3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1.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简化手术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及失血量、提高解剖复位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后期关节功能,相对于传统常规手术方式具有较大优势。2.应用3D打印技术能提高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质量,优化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案,使髋臼骨折患者在受到“一次打击后的“二次打击最小化,对骨科医师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