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α-防御素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影响 收藏
α-防御素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影响

α-防御素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影响

作     者:毕馨月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谢立信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医学] 

主      题:角膜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α-防御素 抗菌肽 

摘      要: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动物模型,观察小鼠角膜中α-防御素的分布及变化,并建立人角膜上皮细胞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vs,HSV)的细胞模型,观察α-防御素对HSK的影响。 方法: 选用近交系Balb/c小鼠共90只,构建小鼠HSK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40只,仅对该组小鼠行角膜“十字划伤,接种生理盐水;实验组40只,该组小鼠在给予“十字划伤后,将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滴入结膜囊,按摩30s。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接种病毒后的角膜情况;角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病毒接种后3、5、7、15、30天角膜炎症情况;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接种后3、5、7、15、30天病毒分布及α-防御素表达情况。同时选用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构建HSV-1感染的细胞模型,人角膜上皮细胞在96孔板中培养至单层后,分不同阶段加入人重组α-防御素-1及HSV-1,观察不同处理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并以此为指标比较人重组α-防御素-1对HSV-1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 结果: 1、裂隙灯观察术后小鼠,术后7天小鼠明显发病,眼睑肿胀、脱毛,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见线状或点状着色,术后15天,小鼠角膜基本恢复透明,荧光素钠染色无着色,术后30天,部分小鼠角膜基质层见瘢痕。可见小鼠角膜“十字划痕法建立的HSK的模型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模型成功率为84.0%,可以用于α-防御素的研究。 2、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病毒感染角膜后不同时间均可在角膜内检测到α-防御素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感染后7天表达量最高,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均可见荧光出现,其他时间荧光主要分布于角膜上皮层。并且,角膜内α-防御素的表达分布与HSV-1的分布大致相同。 3、通过CPE法观察α-防御素对人角膜上皮细胞感染HSV-1的作用,发现α-防御素在直接灭活HSV-1及抑制感染后HSV-1的生物合成方面有较明显的作用,但是其对HCEC的保护作用则不是很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添加α-防御素因素的实验组CPE与单纯行HSV-1感染的对照组CPE现象趋于一致。 结论: 1、角膜“十字划痕法建立的HSK的小鼠模型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α-防御素的研究。 2、α-防御素在正常的小鼠角膜无表达,在感染HSV-1后,其表达分布与炎症程度及病毒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3、α-防御素对HSV-1的直接灭活及抑制其生物合成的有一定作用,但α-防御素不能降低HCEC对HSV-1的敏感性,即对细胞无保护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