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收藏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作     者:朱颖慧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邹能锋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契约理论 

摘      要:股权激励作为现代公司治理过程中治理层对管理层的治理手段的一种激励作用,已得到广泛运用,它能够使二者利益相结合的同时能够将公司代理成本降到最低。我国不少上市公司于2006年开始建立规范的股权激励制度,并提出相应的股权激励计划。然而,股权激励本身存在两面性,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并带来理想的股权激励结果;如果利用不当,将会此时管理层产生盈余管理行为产生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可预期的负面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委托代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做了全面的研究。对深入理解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增强对企业投资者的保护,分析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及方法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二者的理论部分进行了文献回顾,分析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总结,并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立足于股权激励计划的方案设计,从激励强度、行权时长,激励方式三个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理论与研究,选取了2010-2014五年间已实施股权激励的47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强度跟盈余管理正相关,即股权激励计划中激励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水平越高;激励计划有效期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即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时间越长,盈余管理的趋势将下降;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即当公司激励方式为股票期权时,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加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