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Wilson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实证研究 收藏
基于Wilson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实证研究

基于Wilson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实证研究

作     者:王琪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立新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宏观经济 压力测试 信用风险 Wilson模型 情景分析法 

摘      要:当前,中国银行业整体资产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下降风险,主要是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和实体经济疲软等原因导致,这体现出银行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变动有着莫大的关联。虽然与世界各国银行业相比,我国整体不良贷款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但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改革,在产业政策调整方面日趋完善,将势必对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提出新的挑战。在即将到来的很长时间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将要承受来自经济和金融环境的诸多压力。从2008年开始,我国信贷规模处于不断扩张的态势,不动产行业、城投公司和其余与基础建设、产能过剩等行业相关的企业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长期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转型政策,就是要解决产能过剩和落后企业淘汰的问题,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严格把控银行贷款集中度,防止新增信贷大规模的向这些企业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自然会进一步加大。在2011年Q3至2016年Q4的22个季度之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没有下降的迹象。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实际水平可能远高于披露出来的数据,原因在于各家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核销额和难以收回的贷款数额通常是在报表中合并披露,并不能做到精确的区分。观察近年来的数据,核销额和不能收回的贷款数额都有快速上涨的可能性,这一问题的存在对银行业来说是2017年的一大难题。再者,当发生理财产品偿付问题的时候,虽然商业银行只是扮演托管者的身份,从根本上说并没有义务来承担损失,但国家考虑到社会安定因素,最终有银行来买单的可能性极大。综上所述,本文重点考察某些经济因素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然后在此基础上专门提出政策建议,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本文的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辨析,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对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并梳理国内外关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相关文献资料;第二,对信用风险理论和压力测试理论进行阐述;第三,对于巴塞尔Ⅲ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在于对巴塞尔Ⅲ中新的监管标准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的分析。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这一部分以改良后的Wilson模型为基础,选取我国商业银行2005Q1至2016Q4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当宏观经济变量变动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波动程度。依照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和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选定的宏观经济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M2增长率(M2)、出口金额增长率(EX)、中国国房景气指数(NRC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CPI)、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PFI)、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FA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RS)、工业增加值增长率(AVI)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SLR)。分析结果显示: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PFI)、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SLR)、中国国房景气指数(NRCI)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FAI)对不良贷款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其中PFI、SLR与不良贷款率为正相关关系,NRCI、FAI与之为负相关关系。第三部分为压力测试,主要是在实证推导出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压力测试,设置了轻度冲击、中度冲击和重度冲击三种不同情景。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在银行受到重度冲击的情况下,预计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2,493.44亿元,比2016年末上涨了 7,371.44亿元,涨幅达到了 48.75%。预计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33.16%,说明整体风险可控,但比2016年下降了 29.4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