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安徽和山东耳霉物种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收藏
安徽和山东耳霉物种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安徽和山东耳霉物种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作     者:王承芳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勃;李增智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01[理学-植物学] 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虫霉目 物种多样性 耳霉属 分子系统学 

摘      要:本文从形态学对安徽及山东省耳霉属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在表型性状分类的基础上,基于28S rDNA区序列,构建耳霉属系统发育树,探求耳霉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期间,从安徽天堂寨、琅琊山、牯牛降、紫蓬山和大蜀山以及山东仰天山和昆嵛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土壤及枯枝落叶样本。以King和Ben-Ze ev & Kenneth等人提出的耳霉属分类系统为主要鉴定标准,对分离得到100余株耳霉,将孢子的大小及形态、次生分生孢子孢子产生情况及休眠孢子作为分种的主要依据,以培养性状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作为参考依据,进行鉴定与分类。共查明3个亚属14种,它们分别为德拉霉亚属Delacroixia、毛管霉亚属Capillidium和耳霉亚属Conidiobolus。14个耳霉种有2个新种:小孢耳霉Conidiobolus microsporus,大乳突耳霉Conidiobolus macropapillatus,6个新记录种:牢盖耳霉Conidiobolus firmipilleus、毛耳霉Conidiobolus lachnodes、近隔接合孢耳霉Conidiobolus iuxtagenitus、布尔弗雷德耳霉Conidiobolus brefeldianus、异形孢耳霉Conidiobolus heterosporus和小耳霉Conidiobolus paulus;5个中国已知种:块状耳霉Conidiobolus thromoides、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冠耳霉Conidiobolus coronatus、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ous和多育耳霉Conidiobolus polytocus。待鉴定种一个Conidiobolus sp.。对中国所有的耳霉种编制了二叉式检索表。所有分离得到的菌种均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RCEF),并对发现的14个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显微照相及分析讨论。 采用改良的CTAB法,获取14种耳霉属的基因组DNA。通过引物LROR和LR5对28S rDNA基因的部分区段进行了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获得了长近lkb的序列。以尖突巴科霉Batkoa apiculata为外群,利用MEGA软件的邻接法对23个耳霉菌株(含14个自行测定和9个从GenBank下载序列)进行分析,经1000次自举检验后得到的系统发育树,从系统树中可发现有3个进化分支,分支Ⅰ和Ⅱ的自举支持率都为100%,分支Ⅲ的自举支持率为99%。这三个分支基本符合Ben-Ze ev & Kenneth基于形态学对耳霉三个亚属的划分。类群Ⅰ有牢盖耳霉、小孢耳霉、冠耳霉、布尔弗雷德耳霉、多育耳霉、异孢耳霉、待定菌株Conidiobolus sp.、近隔接合孢耳霉和大乳突耳霉,前7个种均能产生小分生孢子,均属于德拉霉亚属。类群Ⅱ包括异形孢耳霉、微耳霉Conidiobolus pumilus和班加罗尔耳霉Conidiobolus bangalorensis,前两个种可以产生毛管孢子,属于毛管霉亚属。有味耳霉、毛耳霉、块状耳霉、小耳霉和北极洲耳霉聚为类群Ⅲ,它们既不产生小分生孢子也不产生毛管孢子,属于耳霉亚属。 从系统树可以发现上述3个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距离达到了属间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更多的耳霉属种的28S rDNA序列或研究更多的基因序列后,如仍符合形态标准的划分,则完全有理由将这3个亚属提升到属的水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