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而你没有回来》翻译实践报告 收藏
《而你没有回来》翻译实践报告

《而你没有回来》翻译实践报告

作     者:岳盈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曹丹红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50203[文学-法语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情感再现 标记 叙述视角 

摘      要: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来源于笔者在研究生期间所翻译的《而你没有回来》一书,作者系法国演员、导演、编剧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玛索琳娜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父亲一道被关押在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战争结束她活了下来,而父亲却再也没有能够从集中营回来。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在相隔七十年之后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在书中,作者向父亲描述了他们被关押在集中营时的经历,描述了她是如何从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以及战争结束后个人、家庭、乃至世界的变化。这样的主题和体裁决定了这本书必定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笔者在对文本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作者冷静、平实的笔触下,对父亲的爱、对纳粹的控诉、对民族身份的怀疑和认同等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是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考虑到情感的不可捉摸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笔者受标记理论的启发,从音系、词语、句法、修辞等层面分析语言成分的区别性特征,尤其是这些特征和情感表达的关联,以便来更好地在翻译中实现情感的再现。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翻译任务描述介绍了翻译文本的来源、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在对文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情感再现作为翻译的重点。第二章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事项。在译前准备阶段,笔者除了对文本进行预热,还引入了标记理论作为理论工具。翻译时依次以段、章、书为单位,按步骤有序地推进。译后的审校工作则由自我审校和他人审校构成。第三章从标记理论出发,结合具体实例,分别从音系、词语、句法、修辞等层面探讨翻译中情感的再现。音节的长短、不同类型的元音、汉语的平仄四声,词语的隐含义、使用某一类词性的偏好,句子的长短切分所引起的节奏感,以及不同修辞手法的使用,都可以成为表达情感的有效渠道。此外,融合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书信体体裁也为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奠定了基础。第四章是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总结,虽然还存在着准备不充分、效率低、审校仓促等等各方面不足,尤其是对中法双语的掌握程度不够,但笔者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感悟和翻译经验,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构建了新的平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