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讨价还价博弈分析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亚相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并没有很好的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农民工的工资偏低。由农民工工资偏低引发的“民工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支撑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得到合理的解决。 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形成是市场化的过程,劳资博弈是工资水平形成的主要机制,工资水平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力量。讨价还价博弈理论在经济学关于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来研究农民工工资谈判问题,能够比较深入的反映企业合作剩余的分配过程,与此同时还能分析各种外界因素是如何影响分配结果的。 本研究将农民工工资所得看作是分配企业剩余价值所得的结果,从讨价还价博弈角度探讨信息差异、耐心因素、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对企业合作剩余分配的影响,分析了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博弈的过程和结果,主要结论如下: (1)从动态角度出发,构建了供小于求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与企业关于工资的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民工荒背景下农民工与企业关于工资的谈判博弈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了与农民工工资密切联系的各因素如农民工和企业的贴现因子以及农民工对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估计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得出农民工对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估计是影响双方能否达成协议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并提出农民工可以通过组建工会集体议价的形式来提高贴现因子以及通过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揭示农民工为其创造的真实价值的建议,从而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缓解“民工荒现象,而且还能提高整个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2)基于对鲁宾斯坦模型的研究,分析耐心因素对企业和劳动者的谈判过程的影响,发现博弈参与人的收益与自身所表现的耐心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博弈对手所表现出来的耐心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3)在假定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和N个农民工的情况下,构建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分析了劳动力供给对均衡结果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农民工内部竞争较为激烈,导致农民工在谈判博弈过程中得到的收益偏低,当集体议价制度被采用后,农民工群体作为整体与企业进行博弈,这就消除了内部竞争的影响,增强了农民工的谈判能力,从而农民工可以在博弈中获得了较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