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抗肥胖活性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郑毅男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鹿茸是鹿身上最活跃的生长点,在骨化之前贮存着大量的生长因子,这些丰富的化学成分使鹿茸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强筋骨、抗氧化等作用,但尚未发现有关于鹿茸抗肥胖的报道。本文主要以长春双阳梅花鹿茸为原料,根据文献报道将鹿茸分成蜡片、粉片、血片三个部位,以75%乙醇为溶剂,经高速分散匀质机闪式提取三次得到鹿茸粗醇提物,系统的研究了鹿茸整体醇提物以及各部位醇提物在体内和体外抗肥胖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鹿茸各样品中次黄嘌呤的含量,结果表明鹿茸蜡片、粉片、血片中的次黄嘌呤得率分别为0.0384%、0.0268%、0.0161%,含量较低,与其它鹿茸次黄嘌呤文献报道相似。 本实验研究了鹿茸样品体外胰脂肪酶和离体脂肪组织分解的活性情况,结果表明:浓度在0.5mg/mL~2mg/mL时,鹿茸蜡片、粉片、次黄嘌呤单体的醇提物对胰脂肪酶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各组的抑制率均与样品浓度成正比关系。次黄嘌呤、蜡片、粉片、血片IC50值分别为25.12mg/mL、1.78mg/mL、3.93mg/mL、80.88mg/mL,从结果推测,鹿茸中的碱基成分(次黄嘌呤)可能起主要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作用。其它成分是否起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离体脂肪组织分解方面结果显示:整体鹿茸、蜡片、粉片醇提物在加入盐酸肾上腺素和未加盐酸肾上腺素的情况下均能促进离体大鼠的脂肪分解,前者条件下的分解率分别为249%、183%,145%,后者条件下的分解率分别为:122%、104%、112%,说明鹿茸能够促进盐酸肾上腺素诱导离体脂肪组织的分解。另外次黄嘌呤也能很好的促进脂肪分解,而血片醇提物单独用药无作用。两种条件下,脂肪分解率均与鹿茸的部位相关,鹿茸的顶端部位分解率高于中端部位,下端部位几乎没有分解效果。 小鼠体内抗肥胖方面,研究了鹿茸样品对高脂饮食小鼠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鹿茸低剂量组(0.15g/kg)、中剂量组(0.225g/kg)、高剂量组(0.3g/kg)对小鼠的摄食量没有太大影响,小鼠的体重也无明显下降趋势;但能明显降低小鼠肾周脂肪和子宫周围脂肪的重量,能够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好的改善SOD水平,降低MDA活性,其中鹿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低剂量组次之,高剂量组几乎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