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研究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曹景文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11[军事学] 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109[军事学-军事装备学] 1108[军事学-军事后勤学]
摘 要: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又是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就是一个民族迁徙、流动的大舞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由人口迁移而形成的,论文正是从兵团南疆团场流动人口这一客观现象入手。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第一代“兵团人或“军垦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一代“兵团人退休以后,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兵团成为兵团发展的新的力量,对新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兵团南疆团场而言,流动人口已成为兵团南疆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不仅是利益问题,也有权益问题,劳企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劳企关系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事关企业和劳动者等多方主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论文着重探讨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兵团团场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兵团南疆团场目前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时期,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劳企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兵团南疆团场改革深入下去必须面对的焦点问题,不能不令人关注。合理地协调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才能进一步深化兵团南疆团场的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团场的建设。论文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那么兵团团场这一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特殊的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兵团团场已有的优势,即兵团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机械化、水利化程度高,具有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还有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相对高的优势;同时又打破兵团体制中不合理的因素,调动兵团团场和流动人口的积极性。论文认为在简单照搬内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产业化模式上建立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是不合适的,应该在大农业基础上建立和谐的新型劳企关系。关键是要明晰劳动力产权,使团场连队与流动人口之间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兵团南疆团场在解决劳企关系的问题上,提供及时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关键。论文通过研究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劳企关系的变迁,力图为建立和谐有效的劳企关系提供理论思考。 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新疆流动人口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接着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兵团南疆的人口迁移。第二部分,对劳企关系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说明兵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组织,是特殊的企业;接下来在对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改革历程的回顾中,介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的特点,重点说明了转型期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在不同改革时期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出现这些问题关键是没有明晰劳动力产权,团场连队和流动人口之间未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认为建立符合南疆团场区情的劳企关系要考虑兵团体制等制度因素的影响。第三部分,文章对劳企关系制度变迁中的制度缺失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为实现新的劳企关系所应提供的制度供给,以及如何防范制度变迁中的消极路径依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