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董运庭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摘 要:长期以来,对于《楚辞》中的汉代拟骚作品,历来评价不高并关注较少,事实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汉代拟骚作品的文本原生态以及文本在对“屈赋接受过程中发生的精神谱系嬗变都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本课题将《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作为整体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主,从接受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对“屈赋的接受过程,尤其注重其中所发生的精神谱系的嬗变,从而客观把握汉代文人对屈原及其作品评价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探讨《楚辞》中的汉代拟骚作品对“屈赋的认同,并对这种认同进行原因追述。 第二部分为本文重点,主要分析《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对“屈赋认同的同时发生的精神谱系嬗变。其精神谱系嬗变有三种具体表现:对不遇之感的消解方式由激愤逐渐走向冷静;对士人品格的要求由怀君逐渐趋向忠君;创作动机由创作以抒情逐渐转向彰显“屈子之志。相应的嬗变路径即通过导入道家隐处保身思想与道术的求道升仙以及突出时命来消解不遇之感;通过表现“忠信、放大君臣关系中“君的作用、强调“竭忠实现忠君品格的树立;通过对“屈子之志的引申发挥完成创作动机的演变。究其嬗变原因主要有三:盛世不遇下对历史的重新思考与比照、“大一统专制下君臣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文学政治化导引下文本在经学意义上的重新评定。 第三部分主要将入选《楚辞》的汉代作家拟骚作品与未入选拟骚作品互证。从中可以看到《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的入选标准,“大一统专制下文人群体在文学创作、处世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一系列变化,以及《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对“屈赋的借用性处理。 综上所述,《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对“屈赋的接受过程实质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屈原主题及“屈赋形式的认同;二是逐渐表现出精神谱系的嬗变,通过对嬗变过程的分析及互证,我们又发现上述的精神谱系嬗变正是汉代文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楚辞》文本接受过程中的借用性处理,同时这一系列处理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后世对屈原、“屈赋的评价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