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艰难的心路历程——从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看农民精神世界的变化 收藏
艰难的心路历程——从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看农民精神世界的变化

艰难的心路历程——从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看农民精神世界的变化

作     者:郭翠英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德发

授予年度:2004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八十年代 农村改革小说 心态类型 文化嬗变 精神局限 

摘      要:我国的农村正处在社会转型中,与此同时,农民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文化品格都在发生变化。因此,研究社会转型中中国农民精神世界的变化,对于科学地了解农民,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农村题材作品的研究及对新时期农民文化品格的分析是当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而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试图通过对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的审美观照,描述出变革初始阶段中国农民文化心理嬗变的轨迹。本文吸收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把当代农民精神世界的变化,放在特定的经济、政治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剖析。 本文以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当代农民深层文化和心态的开掘,深刻剖析了社会变革中中国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迁。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描绘出中国农民在八十年代这一历史转折时期走过的艰难的心路历程。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心灵的抉择。对改革大潮中农民的心态类型进行深入分析,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的农民在改革中呈现出不同的心态:1、主动型,积极地响应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2、被动型,被改革大潮携裹着,慢慢地适应改革;3、保守型,思想陈旧,不愿放弃旧观点,无形中成为改革的阻碍力量;4、专制腐败型,利用手中权势,在改革中为自己谋取私利,欺压百姓。 第二部分:文化的嬗变。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开始面临文化心理转型时的阵痛,农民精神上的震荡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观念的改变和商品意识的觉醒,这是当代农民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农民的心理空间,真正实现了农民的自我解放,使农民逐步走向独立开放,建立现代化人格。二是道德上的困惑和迷惘。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道德的转型,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使人们感到茫然。一方面传统道德受到猛烈冲击,但仍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约 束力;另一方面,价值趋向的混杂带来了道德观念的混杂:道德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以恶抗恶者的道德困惑,欲望的泛滥与道德的乏力。人们精神的震荡正是 一个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现代文化的再造的过程。 第三部分:蜕变与新生。经历了文化心理转型时的阵痛后,一种新的农民文 化品格正在形成。物质的解放带来了农民精神上的解放,他们不仅发现自我,认 识自我,还要在坚韧的斗争中实现自我。在克服“浮躁的自我蜕变的痛苦中, 农民主体精神的觉醒沿着找回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 实现自我的轨迹艰难前进着。以孙少平、岳赢官为代表的农村青年树立起了“现 代性的农民形象。他们的平等观、竞争观、风险观及进取意识、自主意识、开 放意识标志着一种新的现代性农民文化品格的开创。 第四部分:艰难的超越。农民精神上的局限性注定了农民起飞时的沉重和超 越时的艰难。小农意识、封建思想、国民劣根性等等都阻碍着农民向现代化迈进 的脚步。这种精神上的局限有着历史与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传统文化的中庸思 维模式和伦理本位思想在变革中明显地转化为一种历史堕力,只有清除旧的文化 心理赖以存在的现实土壤,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转变。 八十年代农民走过的艰难的心路历程,他们精神世界的激荡与变迁,仅仅是 他们向现代化迈进的开始,还有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 关键词: 分类号: 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心态类型;文化擅变;精神局限 1207.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