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游魂归来时》中的义士形象 收藏
《游魂归来时》中的义士形象

《游魂归来时》中的义士形象

作     者:陈雪乔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新木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203[文学-法语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义士形象 跨文化背景 灵魂 命运 

摘      要:《游魂归来时》是法兰西学术院首位华裔院士程抱一的最新小说作品,《世界报》评价其为作者笔下颇具哲理性的一部小说。作品借用古希腊悲剧体裁,重新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并在史实中加入虚构成分,塑造了春娘这一女主人翁形象。全书围绕荆轲、高渐离、春娘三个主要人物,讲述了一段有关友情、爱情以及生离死别的故事。与对程抱一诗歌作品的研究相比,目前国内外对其小说作品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扩展。最新小说《游魂归来时》的针对性研究仅限于国内外少有的几篇报刊评价,因而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而言,该部作品都还存在着较大的解读空间和多样的考察角度。作者在追溯中国历史传统文化,重新解读中国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塑造了荆轲、高渐离、田光、樊将军等一批能够真实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义士形象,并借这一形象表达了其个人对灵魂、命运、死亡等问题的看法。本文把小说中的“义士作为研究对象,借用形象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深入文本分析,探究作者笔下所呈现的形象,形象背后的话语以及形象塑造的手段与方法。除去引言和结论,本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聚焦于文本所塑造的义士形象。论文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回顾战国时期义士的诞生与形成背景,对比分析中国古代义士形象与法国中世纪骑士形象的异同。再从微观的角度,具体分析小说中荆轲、高渐离、田光、樊将军等人所呈现的义士形象,并从中归纳提炼出这一特殊群体所形成的义士文化。至此,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义士形象跃然纸上。第二章侧重分析义士形象背后的话语。首先,在跨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义士形象体现了其独有的中华文化内涵。其次,义士长期四处流亡的生活经历,其实是对作者早年“异国流亡生涯的投射,作者借此抒发了“游魂漂泊时的孤独之苦;最后,作者借义士之口,在歌颂爱情与友情的同时,肯定了苦难带给生命的意义。文中的主人翁相信命运,却不向命运低头。面对死亡,始终坚信灵魂将在彼世重逢。文末在义士“游魂归来之时,作者以一曲《归魂之歌》向世人抒发了“真正的生命,是再活过的生命这一感慨。第三章主要探究人物形象的创作手法。本章节兼顾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考察,主要从古希腊悲剧体裁、多元化书写、虚构与写实等三方面展开论述:古希腊悲剧体裁让读者得以在“合唱所给予的大背景下,从多个剧中人独白的角度直抵人物内心,全面且深入地抓住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与内涵。另外,古希腊悲剧所强调的命运主题,恰好与作者对命运的思考不谋而合;程抱一在写作过程中,特意保留了汉语的痕迹,并通过文章韵律、音乐等诗性表达,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多元的书写风格;作者在文中记载了秦灭六国的历史史实,又借助春娘这一虚构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义士的爱情观,文中三位主人翁的爱情传奇表达了人物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与反抗。作者借用古希腊悲剧题材讲述中国故事,在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将落脚点放在对人类命运普遍性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古代义士形象的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探究程抱一文学创作背后的话语,以期找寻其在中法文化大背景下用法语讲述中国故事的价值与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