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瞬时波强技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军;刘丽文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瞬时波强技术 左心室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摘 要:第一部分WI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功能 目的:研究WI技术在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功能的特点,分析WI各参数在不同年龄、性别正常人中测值的差异,探讨WI技术应用于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健康体检者及志愿者156例,按照年龄、性别分组。采用安装有WI分析系统的ALOKAα10超声诊断仪,应用WI技术测量W1、W2、NA、R-W1、W1-W2等参数,并用常规2DE测量LVEDd等左心室大小指标和LVEF。比较WI各参数在各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是否存在差异,并计算WI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WI各参数在各年龄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且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各参数与年龄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结论:通过无创的超声WI技术可对正常人左心室功能进行便捷的测量,但将该技术应用于左心室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第二部分W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探讨WI技术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 方法:取94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和127例健康志愿者,其中CHF患者按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分为3组。应用WI技术测量W1及R-W1间期、W1-W2间期等指标,同时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内径及容积,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最大运动速度(Sm)。比较两组间左心室收缩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观察常规超声指标与WI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W1显著减小,W1-W2间期缩短,R-W1间期显著延长(P0.01);在CHF各组间,与NYHAⅡ级相比,Ⅲ级与Ⅳ级的患者W1大小也降低(P0.05);CHF组W1与LVEF和Sm分别呈正相关(P0.01)。 结论:WI作为一项通过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反映心脏功能的新技术,为准确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第三部分WI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WI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短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于CRT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应用ALOKAα10分别测量左心室内径及容积,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变化率(ΔESV),测量左心室最大压力变化率(LVdP/dtmax);应用WI技术测量患者左侧颈总动脉W1及R-W1间期、W1-W2间期等指标。 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左室发生逆重构,其中术后1月及术后3月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明显小于术前(P0.05),ΔESV明显提高;左心室收缩力增加,LVEF及LVdP/dtmax明显提高(P0.01)。W1显著增加,W1-W2间期延长(P0.01)。 结论:WI作为一项通过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反映心脏功能的新技术,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提供了一项新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