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空间行为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区管护研究 收藏
空间行为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区管护研究

空间行为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区管护研究

作     者:蒋文虹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成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主      题:新型农村社区 管护 空间行为 创新三螺旋模型 

摘      要: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成为撬动“三农问题的支点,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工作的深入,社区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弊端突显,诸如社区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农民生活生产垃圾随意、长期堆积,社区绿地废弃或他用等不合理现象随处可见,与十六届六中全会所要求的“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标相去甚远。与此同时,伴随镇域经济日趋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着力点,农村社区已变得更加开放,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问题的聚汇处和矛盾冲突的引发地,涌现出诸多农村社区新兴社会群体。如何改善新型农村社区管护现实窘境,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实现多主体共管与共治,已引起政府和学者高度关注。据此,本研究以管护主体空间行为为视角,探寻不同利益主体空间行为对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作用机制,辨识新型农村社区管护过程,并引入区域创新三螺旋模型理论,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三螺旋模型并对其运用能力评价,有效协调各主体利益、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管护绩效评价识别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主体在管护中的空间行为。结果显示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农户、政府、村委会等服务组织以及企业等社会组织等主体管护中空间行为协作有限,制约着新型农村社区正常运行。进而,研究通过不同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主体空间行为影响因素及主体间空间行为博弈分析阐述各主体参与社区管护作用机制,即在各管护主体作为理性人时,其是否参与社区管护关键在于各主体间是否存在彼此互惠互利的循环链以维持各主体自身发展的同时协同并进。(2)借鉴区域创新三螺旋模型,以服务组织(政府、村委会)、企业等社会组织、农民为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主体构建的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三螺旋(TH)模型,对其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创新空间三大空间重构,探寻各主体间互动协作机制,为新型农村社区管护提供一新理论指导。(3)通过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对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三螺旋模型所建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主体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且差异性明显。由于新型农村社区政策环境不同及其自身条件差异等因素,各主体在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中协同度有所不同。为使新型农村社区管护三螺旋模型有效运行,需进一步加强子系统协同度优化以达管护三螺旋系统协同。(4)服务组织(政府、村委会)、企业等社会组织、农民三大管护主体可视为社区乃至整个乡村的管理智力体,为广大乡村建设提供决策和行动团队,其资源的有效整合可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乡村繁荣发展,进而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