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债务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田韶华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5[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摘 要:自然债务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它是与法定债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的产生与万民法的出现有很大的关联。随着自然法思想在罗马的传播,平等、公平的自然法原则逐渐的被运用到了万民法的司法实务中,依照万民法,法官可以将自然法的原则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裁判当中。因此,那些依据市民法因欠缺成为民事债务的要件而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行为,若依据万民法应该给予一定的效力的债务关系,都被看作是自然债务而存在。现代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大多都继承了罗马法的自然债务制度,并在法律中都有具体的规定,但是我国法律中并没有自然债务制度的一般规定。然而,在司法实务中我国也存在很多关于自然债务的纠纷,由于没有法律依据,造成了司法实务中对这类纠纷处理时混乱的局面。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自然债务制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希望能为我国自然债务制度这一问题的探讨开启一扇窗户,从而引起更多的学者来研究和讨论这一制度存在的有用性,进而促进我国早日完善自然债务制度的立法。 本文包括引言和结论在内共六个部分。主要针对自然债务的界定、理论基础与制度价值、自然债务的比较法分析、自然债务的制度构造、自然债务的类型化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自然债务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债务制度的立法构想。 就自然债务的界定而言,论文通过对自然债务含义的几种不同学术观点的叙述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认为所谓自然债务,即债权人不得以诉的方法请求强制履行,但债务人一旦履行,则债权人有权受领并保有该受领效力的债务。至于自然债务的性质,笔者认为其既非单纯的法律义务的贬降,也非单纯的道德义务的升华,而是请求力在法律上的降低和受领力在道德上的升华。自然债务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自然法思想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在民法上的体现。自然债务制度的建构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和谐共融,不仅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债权制度的完善。 自然债务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债务的适用范围及其效力。就其适用范围而言,各国立法及其学者的认识各有不同。本文认为首先应当针对其适用范围明确一个标准。即;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不违反善良的风俗,按照这两个标准,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实践中有争议的几种债务类型,比如:赌债和分手费协议,对它们做出了不属于自然债务的结论。就自然债务的法律效力而言,其包括一般法律效力和特殊法律效力。一般法律效力包括:自然债务一经履行就不得请求返还和自然债务经债务人承认则变成完全的债务的效力;特殊效力包括:自然债务的抵消、担保和免除的效力。论文特别指出:对自然债务设定担保的行为和免除行为应当有效。如在时效未完成前,其债权已适于抵销者,亦得为抵销。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几种典型的自然债务如诉讼时效届满之债、基于道德义务产生的自然债务、当事人约定的自然债务以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债务等进行了分析。 鉴于自然债务制度在民法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法都对该制度予以了规定或在理论上予以了认可。但法国模式和德国模式无论在立法模式还是适用范围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反观我国,虽然也有一些法律条文涉及到自然债务,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例如,我国法律中并没有自然债务的一般规定,在司法实务中对自然债务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等。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对我国的自然债务制度予以完善。笔者认为,在立法模式上,我国应该借鉴法国的立法模式,在债的总则中统一的规定自然债务制度的一般规则,然后在具体的自然债务类型中规定作为一般规则之外的特殊规则;在适用范围上,应当在坚持不违反法律强行性规定和不违反善良风俗的原则上确定自然债务的基本类型;在效力的规定上,应该在总则中统一规定自然债务所具有的基本效力,对于其他特殊的效力,可以在具体的自然债务类型中加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