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支抗稳定性的研究 收藏
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支抗稳定性的研究

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支抗稳定性的研究

作     者:毕建玲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金源;张彬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 微种植体支抗 即刻负载 骨结合率 

摘      要:目的 建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的位移及骨结合率的情况,探讨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的可行性,为甲亢病人临床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的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00±8克。随机分成两组:甲亢组、对照组。甲亢组大鼠用优甲乐60μg/(100g·d)灌胃。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28天后,采用内眦静脉丛采血法取血,测定两组大鼠血清T3、T4,确定大鼠甲亢动物模型造模成功。模型建立后,在两组大鼠左侧胫骨植入种植体两枚,术后拍X线片观察种植体在胫骨内的植入位置及骨边缘的高度,检查种植体松动度,测量种植体间距离,并即刻以镍钛拉簧使种植体持续负载100g拉力,30天处死大鼠。于大鼠处死前第14天、第13天和第4天、第3天分别用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对骨形成进行标记。大鼠处死后,采集大鼠颌骨及双侧胫骨。测定颌骨和右侧胫骨骨密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左侧带种植体的胫骨:拍X线片观察种植体在胫骨内的位置及种植体周围骨质变化情况,检查种植体松动度;测量种植体间距离;制作骨组织磨片,进行荧光观察,经甲苯胺蓝染色计算种植体骨结合率。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甲亢组大鼠症状表现符合甲亢的临床特征。两组大鼠微种植体支抗无松动及脱落,微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感染。种植体植入手术完成后,X线片结果显示种植体在胫骨内的植入位置良好,两枚种植体接近平行;种植体负载结束时,X线片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区,与种植体植入手术完成时相比,种植体在胫骨内骨边缘的高度无明显变化。 2动物模型的建立灌胃给药28天后,甲亢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血清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甲亢组大鼠血清T3、T4明显升高,提示大鼠处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造模成功。 3骨密度测定甲亢组大鼠颌骨与胫骨骨密度相关系数r=0.879(P0.01),呈高度正相关,对照组大鼠颌骨与胫骨骨密度相关系数r=0.915(P0.01),呈高度正相关。 4位移测量负载初期和末期微种植体支抗间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微种植体支抗均发生了位移。甲亢组微种植体位移大于对照组(P0.05)。 5荧光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可见明显荧光双标记带,荧光主要集中在骨小梁表面和种植体-骨界面;与对照组相比,甲亢组荧光标记较强,双标记带间距离明显增宽(P0.01),标记主要集中在骨小梁表面和种植体-骨界面,部分骨小梁表面呈蚕食状。甲亢组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对照组(P0.01)。 6种植体骨结合率计算甲亢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1甲亢组与对照组表现基本一致,微种植体较稳定,无松动及脱落,且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说明甲亢大鼠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是可行的。 2甲亢组与对照组的微种植体都不是绝对支抗,加力后种植体均发生了位移。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微种植体支抗的位移增大。 3甲亢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植入初期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生成的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