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列宁“哲学笔记”的人学解读模式初探 收藏
列宁“哲学笔记”的人学解读模式初探

列宁“哲学笔记”的人学解读模式初探

作     者:孟娟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传平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3[法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      题:列宁 哲学笔记 西方列宁学 人学解读 黑格尔 

摘      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在瑞士伯尔尼转向黑格尔研究,写下了哲学笔记,这份笔记在列宁生前没有发表。一直以来斯大林教条主义控制意识形态,夸大列宁早期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价值,漠视其1914-1915年哲学笔记的理论价值。对列宁哲学笔记①探究国外学界主要有三条路径:以凯德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正统学者的体系构造解读模式,以柯尔施为代表的西方列宁学的对立解读模式和以杜娜叶夫斯卡娅为代表的人学解读学者。国内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以黄楠森为代表传统解读模式,遵循着苏联正统构造体系论研究模式;另一条是以张一兵代表的构境论解读模式,认为列宁思想转变前后具有异质性。正统马克思主义对列宁哲学笔记的解读,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纳入理论体系这样一个过程。凯德诺夫的体系构想论明确了列宁哲学笔记的未完成性质,提出列宁要建立辩证法体系的哲学设想。西方列宁学早期研究重点放在列宁的政治政党理论,而非哲学思想,重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而不是对哲学笔记本身的研究,哲学笔记只不过是他们用来攻击正统马克思主义观念的政治武器,因此,哲学笔记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对立就成为人为制造的刻板观念。杜娜叶夫斯卡娅和凯文·安德森等人试图对哲学笔记进行人本主义批判解读,与西方列宁学流行观点相似,他们也主张两个列宁的对立,并且认为列宁思想存在一个从唯物向唯心转变的过程。认为列宁哲学笔记是放弃庸俗唯物主义,发展唯心主义的思想。他们把黑格尔辩证法作为列宁哲学笔记人本化解读的着手点。强调黑格尔著作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主体是自由能动的精神概念。因此自由王国概念,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关键,同样也成为1914年之后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重点。无论是杜娜叶夫斯卡娅和安德森等学者对列宁哲学笔记人学解读,还是国内以黄楠森为代表的计划构想论解读模式,还是以张一兵为代表的构境论解读模式,他们都看到了列宁写作哲学笔记的历史和现实动因,也同样认识到了列宁在阅读黑格尔逻辑学中思想转变过程,以及这种转变对其后期指导社会革命和发展建设方面的积极价值。杜娜叶夫斯卡娅和安德森为标志的人本主义解读理论为当代学者研究列宁哲学笔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他们关注到国内研究长期以来忽视哲学笔记中主体能动性思想倾向,强调把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人道主义相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而这种对主体性的强调恰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成功,为苏维埃社会革命建设道路提供了指导意义。但在重视人学解读模式价值的同时,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到这种解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过分的夸大主体作用,没有全面把握列宁对黑格尔思想的继承,人为割裂了列宁思想转变前后的逻辑一致性。因此重新解读哲学笔记,特别是如何去评价人学解读模式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