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VD-EBP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师学义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 布局 优化 WVD-EBP模型 长河流域
摘 要:由于缺乏规划与控制,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生产生活设施配套缺失、用途与功能不匹配等问题突出,极大地阻碍了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成为当前土地科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此,本文以山西省长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WVD-EBP模型开展了黄土山丘区小流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研究:(1)对国内外有关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进行了综述性介绍与回顾;(2)分析了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探讨了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3)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基于农户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4)划分了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斑块类型,确定了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策略;(5)引入了WVD-EBP模型,划分了农村居民点影响势力范围,确定了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并形成了长河流域村镇布局体系。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呈带状式和自由式为主、集团式和卫星式为辅的分布特点,农村居民点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城镇辐射度、工业区与居民区临近度等12个因子;(2)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且针对性地评价了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的宜居性和影响力水平;(3)基于综合影响力评价的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中心村等级、核心村等级、自然村等级和零星村等级,各等级类型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特点相吻合;(4)利用WVD-EBP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解决了迁移合并型农村居民点向城镇化型和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的迁移路径问题,为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微观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5)本文为黄土山丘区小流域农村居民点布局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为北方村庄压煤山丘区城镇-村庄-农用地协调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