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鳀鱼产卵场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志南
授予年度:2005年
主 题:小型底栖动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生态学 群落结构 鳀鱼产卵场 南黄海
摘 要:本文利用2003年6月在南黄海鳀鱼产卵场22个站位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小型底栖动物栖息的沉积环境、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为鳀鱼产卵场水层—底栖系统的耦合和底栖生物群落的系统研究提供基本参量。 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粘土(TY)和砂-粉砂-粘土(STY)为主,沉积物各特征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南黄海沉积物表层(0-2cm)、次表层(2-5cm)和深层(5-8cm)中,叶绿素α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9285±0.5751)mg/kg沉积物,(0.5821±0.3552)mg/kg沉积物和(0.4107±0.2863)mg/kg沉积物,脱镁叶绿酸α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1043±1.4156)mg/kg沉积物,(1.5187±1.1370)mg/kg沉积物和(1.1032±0.8180)mg/kg沉积物。叶绿素α和脱镁叶绿酸α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格局是一致的,表明两者是同源的,即两者均来自底栖藻类以及浮游藻类的沉降。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4±1.93)%。水深、底表水温、含水量及砂、粘土含量(%)和中值粒径Mdφ是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叶绿素及脱镁叶绿酸含量的主要因子。 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腹毛虫、动吻类、涡虫类、蛇尾类、海螨类、昆虫类、水螅类、端足类、异足类、美人虾、涟虫类和其它类等18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584±686)ind.10cm,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绝对优势,其平均丰度为(1404±670)ind.10cm,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88.65%。底栖桡足类居第二位,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5.84%。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是(1031.7±415.1)μg dwt 10cm和(9285.5±3736.3)μg dwt 10cmα。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研究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与其它海域接近或稍高。 空间分布上,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沉积物0-2cm的表层,占总数的65.88%,分布在次表层2-5cm的占27.66%,分布在底层5-8cm的,仅占6.47%。不同的类群其垂直分布略有不同。线虫分布在表层0-2cm的比例为61.4%,而桡足类在此表层的比例高达83.8%。这一结果与渤海和胶州湾的研究结果相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