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语丝》周刊 收藏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语丝》周刊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语丝》周刊

Research of Yusi Weekly under the Modern Media Visual Field

作     者:赵林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积玉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语丝》周刊 现代传媒 周氏兄弟 文派制衡 “五四后”文学 

摘      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发表散文创作为文学阵地的现代传媒,《语丝》周刊在历时近5年多的时间内,依靠周氏兄弟,在“语丝社的旗帜之下聚集了一批后来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作家和学者,其中既有在20世纪20年代崭露峥嵘的文学新锐,又有叱咤风云的“五四文坛老将。继承了《新青年》的精神传统,倡导“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注重现代知识分子言说空间平台的建构,在“五四后的思想文化界所发生的作用不亚于“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在“五卅运动前后的思想战线和文化战线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风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为20世纪30年代“鲁迅风散文的发展起到了开拓道路的作用,同时也是以周作人、俞平伯、废名为代表,风格上提倡冲淡、追求闲适的“言志派散文的滥觞。在编辑策略、出版发行以及创作上都体现出开放的文学意识、宽容的文学态度、独立的文学精神。在对传统文学不断借鉴和超越的基础上,也在自觉尝试和追求新的不同的文学样式。作为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生存时间较长、影响最大的现代传媒之一,伴随着五四走完最后的路程,完整地记录了五四的时代文化内涵以及中国文学中心转移的艰辛历程,培养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家,留下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引导了如翻译理论探讨、小诗创作、革命文学讨论等时代的潮流,促进了白话文的成熟和中国文学期刊的现代化,以其鲜明的个性色彩实践着现代性的诉求,在中国文学史、期刊史和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从现代传媒的视角出发,认为《语丝》周刊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典型的现代传媒代表,探讨它作为一份现代传播媒体的发展历程、本体色彩以及它作为现代传播媒体是如何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同时通过考察《语丝》周刊的内外特征,如“语丝派人事纠葛、政治和商业环境的变化等环节,重新审视“语丝体的形成、发展这一历史命题,思考杂文文体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言说空间建构的关系。在企求回到原初现场的前提下,从共时角度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表象,凸显《语丝》周刊的个性色彩,从现代文学、编辑出版学以及史料学等方面对其历史价值给予恰当的定位。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简述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文学生态的变化背景下,《语丝》周刊的发展演变历程。本部分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对其创刊、作家队伍、刊物的生存境遇、语丝同人的构成、《语丝》终刊的原因等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语丝》周刊的办刊宗旨、刊物的基本内容、出版发行情况等一一总结探讨。在《语丝》周刊的发展历程中,荆棘丛生、困难重重,语丝同人始终坚持“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采用灵活多样的编辑策略和出版发行手段,使得《语丝》周刊这一现代传媒经历了从北京到上海空间上的转移和创刊、接编、终刊时间上的流变,历时达5年之久。 第二部分,引入“本体色彩这一概念,分别从创作本体、批评本体、学术本体三个方面对《语丝》周刊上的杂感文和小品文、小诗的译介和诗歌创作以及其他样式的实验,论争的剖析、对“语丝文体形成历程的重新审视、书序文章的解读,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江绍原“小品文的学术考察以及直译为话题的其他学术问题的讨论等进行了探讨。其中在概括《语丝》周刊整体风貌的同时,尝试从文本细部解读入手,重新审视“语丝体的形成、发展这一历史命题,为受遮蔽的文学知识祛魅。 第三部分,将《语丝》周刊作为一份现代传播媒体,考察其生产与传播机制,看它是如何进行文学生产、出版流通以及消费的。主要从《语丝》周刊的编辑策略、出版发行以及同作者群、读者群的关系等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刊物栏目的设计引导功能和重视读者的传播效果功能是《语丝》周刊发挥现代传媒功能的显著标志,并且对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文学中心的迁移导致刊物生存环境的变化给予了合理阐释。出版发行民间化策略,反映了1920年代中后期出版界的主流。《语丝》周刊在促进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现代化方面功不可没。 第四部分,通过《语丝》周刊与《新青年》、《申报·自由谈》的历时比较以及与《现代评论》的共时比较,分析了《语丝》周刊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色彩。在考察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尤其是杂文文体由萌生到确立乃至成熟的历程的纬度上,选择系列文学期刊进行比较,认为三个刊物虽在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必然的差异性,但在以文学推动启蒙的坚定性、创作和批评队伍的团结性以及言说空间建构中的进取性等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他们又有着各自的特性。与同时期的《现代评论》作比较,通过对他们办刊宗旨的贯彻执行情况、创作主体的精神面貌以及翻译实践和理论探讨等三方面的考察,认为《语丝》周刊是一份有着独立品格、坚定信念以及鲜明个性色彩的现代传播媒体。 最后,概括分析了《语丝》周刊在1920年代中后期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阐述了它作为一份现代传播媒体在中国现代文学、编辑出版学以及史料学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