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坤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2[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教育学]
摘 要:1研究目的 通过客观描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被征地农民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影响被征地农民心理健康的某些因素进行研究,科学评价“被征地这一事件对农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了解被征地农民的心理和行为健康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如何采取措施,改善被征地农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丽水市莲都区水阁街道被征地农民391人,未被征地农民340人。使用自制农民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同时开展访谈,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均数的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等方法,分析并评价影响被征地农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3研究结果 不论被征地农民还是未被征地农民与常模相比较各个因子分中躯体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被征地农民躯体化因子分为1.61±0.54,未被征地农民为1.62±0.49,均高于常模1.37±0.48,P0.05,其它因子分都是低于或接近常模,P0.05,表明当地农民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其心理问题较轻微。 被征地农民与未被征地农民两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焦虑、抑郁、偏执项上存在显著差异,被征地农民明显高于未被征地农民(t=4.87、2.47、2.75,P0.05)。被征地农民阳性项目检出率在抑郁因子上低于未被征地农民,P0.05。出现有症状阳性个体的检出率是被征地农民明显高于未被征地农民,P0.05,被征地农民出现阳性症状的概率是未被征地农民的2.332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被征地前后的经济来源和职业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男性被征地农民和未被征地农民的症状自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女性在焦虑得分上被征地农民显著高于未被征地农民(t=2.38,P0.05)。不同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在症状自评存在差异性,随着年龄增长,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分明显增长,40岁年龄组被征地农民在焦虑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分析婚姻状况的影响情况时,可以发现,被征地农民在离婚组中,出现焦虑项和抑郁项因子分较高。被征地前后不同收入来源被征地农民在躯体化、焦虑等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征地前以农业收入为主人群在躯体化和焦虑项上高于其他收入人群(P0.05);被征地后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群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项目上显著高于其它经济收入来源人群。 4结论 本次研究了解和掌握了被征地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现总的来看,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是“被征地这一事件确实成为影响农民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被征地农民在某些方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心理健康状况比未被征地农民差。这与被征地农民自身的认知态度有关,同时也受到征地政策的影响。因此,在切实做好农村工作和妥善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时,被征地农民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制定征地补偿政策的时候,应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让农民失地不失业,适应身份的转变。另外,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村两级政府应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抚工作,使农民积极的应对被征地这一特殊事件,从而顺利地由农民转变为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