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汉语反问句的顺应性研究 收藏
汉语反问句的顺应性研究

汉语反问句的顺应性研究

作     者:方晓国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冉永平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主      题:反问句 交际策略 人际功能 顺应性 语境 

摘      要:反问句是人们日常对话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假性疑问句式,由于其特殊性,一直以来修辞学家、语法学家与语用学家都对其进行了各种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遗憾的是,这些研究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未能完全揭示反问句的动态特性。本文以现代汉语口语体的反问句为对象,主要收集国内电视剧中的相关语料进行定性研究,试图探讨反问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所实现的人际功能以及它们的动态语境顺应特征。 本文首先讨论了在汉语语境条件下反问句的判别与理解问题,然后基于Verschueren(2000)提出的语言顺应论对语料进行了分析,重新对反问句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类,并将其归为两大类:缓解人际冲突功能和增进人际和谐功能。前者包括使用反问句来减轻实施某些消极断言行为,如批评、讽刺或不赞同等的面子威胁性以及降低某些竞争类指令行为,如阻止和催促等的强加程度。后者指的是通过反问句提高某些和谐类言语行为,如邀请、提供帮助或称赞等的积极礼貌级别,从而拉进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 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条件下选择反问句这一间接言语策略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对语料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说话人对反问句的选择是语言形式与语境相关成分相互动态顺应的结果,说话人舍弃其他直接表达而选择反问句是为了顺应各种语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交际者的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确切地说,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势关系、亲密关系以及说话人自身的消极情绪和交际动机等因素制约了说话人的话语选择。此外,Brown与Levinson(1978;转引自He,2003:83-84)提出的面子保存原则以及Leech(1983)提出的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也制约说话人的话语生成,并起到礼貌策略的作用,帮助说话人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维持与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研究还发现说话人经常通过使用汉语反问句加强提供帮助、邀请之意来体现其热情待人的态度,从而拉近人际关系,这一用法在西方文化中却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