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纠纷解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丽欣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101[法学-法学理论]
主 题:农村纠纷 纠纷解决 农村经济 人民调解机制 城乡一体化
摘 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其中要义都离不开中国农村社会的合法、有序发展。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中国整体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农村。而农村的法治建设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随着利益日益多元化的出现,农村中矛盾纠纷的频率和烈度都在日益加深。因此,探讨和研究中国农村纠纷问题的解决,有其重要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通过普遍调查和个案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邯郸秦村中农村社会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的解决情况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了该村改革发展后纠纷解决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但从笔者调查分析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来看,其中折射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在矛盾纠纷消化、法律权威性等等方面存在种种突出问题,非常鲜明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纠纷和解机制的缺失和农村社会对纠纷和解机制需求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农村社会中正在运行着一个怎样的纠纷解决体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绩,又存在哪些主要的突出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以该村庄为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从理论上和制度上探讨了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合理、有效机制和路径。 文章主要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纠纷和纠纷解决进行了总体概述。通过梳理不同学者对上述概念的界定,向读者明确地澄清了纠纷和纠纷解决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公民面对矛盾纠纷时,通常采取的主要解决途径,即诉讼、仲裁、调解、裁决和信访五类。 第二部分,本部分对农村纠纷和农村纠纷解决进行了分析。随着社会改革和发展,传统上围绕以田地、水利、山林等农业生产方面的农村纠纷,已慢慢过渡到了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债权债务等为主的农村纠纷,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的各个面面。从而使其在解决上呈现出复杂多元、数量上升、容易激化、空间扩张的新特点,其在解决方式上也是以自行裁决、社会调解、公立救济为主,本部分对此将做详细描述。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纠纷问题解决的现状,包括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发展后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河北省秦村的个案实际调查研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入手,借助搜集和查找的资料反馈的信息,总结出了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如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但与此同时,折射出了我国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现状中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内在消化力强、外在消化力弱,法律权威性和认可度低,公权力难以止纷争,利益纠纷现象突出,民间法与国家法对峙等。 第四部分,本部分主要对导致农村社会纠纷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随着改革发展的步伐向中国农村迈进,中国农村社会也在传统与现代中慢慢演变。人们眼中民风淳朴、农民单纯、农村融洽的传统农村社会似乎已渐渐远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土地之战、利益之争等等的纠纷问题层出不穷,以致民风不再淳朴、农民不再单纯、农村不再融洽,综合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考虑,造成中国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解决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农村社会加快转型和变迁,农村社会伦理价值观的转变,利益多元化加剧矛盾冲突,农村社会内在的矛盾弊端,以及农村社会信息不对称。 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农村社会特殊的经济社会结构,本部分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现阶段完善我国农村纠纷解决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民调解制度。体现在制度完善层面拓展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范围、组织规范层面优化农村人民调解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运行层面促进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程序的有机衔接、配套机制层面健全农村人民调解的防范预警机制。二是要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主要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投入。三是要加大农村社会法治和道德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多手段、多渠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加强立法,利用大众媒体、公共舆论等社会传播媒介的作用等。最后,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社会各方面发展提高最坚实的基础,将有利于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本部分对此做了详细分析。 第六部分,结论部分。通过上述理论和实际的分析,总结出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纠纷问题解决的有效和合理路径,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之间、农村社会之间的经济社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