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对我国渔民收入影响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领娣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渔民收入问题是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理论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渔民生活困难,其子女只得荒废学业。更多的渔民,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生活窘困,亟待寻找出路。渔民收入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关系到渔民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渔民收入变化和海水养殖情况的分析,来研究海水养殖对渔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以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点的渔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对策。 回顾我国渔民收入的发展变化,大概分为两个大的时期。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我国渔民收入存在的问题有渔民收入水平偏低、渔民收入增长缓慢、渔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本文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不仅关注渔民收入的现状,而且更加关注渔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渔民收入发展过程、发展趋势等。 本文概述了海水养殖的特点和海水养殖的阶段。并运用统计方法对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面积和产量进行了分析。沿海地区进行海水养殖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天津、上海、海南的海水养殖规模相比较而言极其微小,广西、江苏和河北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相对来说不是很突出,而山东、辽宁、广东、福建和浙江无论是海水养殖面积还是海水养殖产量这几年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因此本文第3部分在阐述海水养殖对渔民收入的影响时,选取了这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省份中典型的例子来说明。 渔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研究海水养殖对渔民收入的影响。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实现定量模型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渔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接着进行实证检验,对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对渔民收入的影响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最后从修正的结果看出,海水养殖对渔民增收作用更大。就海洋捕捞来说,目前我国近海90%以上的水域基本上已无鱼可捕。近海可捕渔业资源极度匮乏,远海可捕海域大大缩小。而海水养殖发展快、效益好,近几年始终维持较高的增长。研究海水养殖对渔民收入的影响采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单纯采用定性分析的不足。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看出,海水养殖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渔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渔民带来了经济损失。海水养殖对弥补海洋渔业资源不足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解决渔民劳动就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渔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一方面,海水养殖中由于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给渔民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导致渔民收入下降。 海水养殖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渔民的收入水平。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方面、安全方面、生物学方面和环境方面的问题,造成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和养殖品种种质退化。这些问题给渔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挪威、韩国等国都是国际知名的海水养殖大国,能够充分利用其水产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在理论研究同时,更注重应用性。借鉴我国台湾和国外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将其经验灵活应用到海水养殖业发展中,以使渔民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分析韩国和挪威的海水养殖经验,对我国发展海水养殖促进渔民增收的启示有:增强集约化经营、推进产业化经营、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和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健全科学的管理措施等。 只有海水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渔民收入才能得到持续稳定增加。本文将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和海洋学、灾害学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把针对某一国家(如韩国、挪威等)的海水养殖经验与我国的海水养殖现状相结合,提出了以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点的渔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综合战略。从降低环境污染、调整生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海水养殖价值链这四个大方面阐述了海水养殖促进渔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