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农业规模经营的我国农村土地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收藏
基于农业规模经营的我国农村土地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农业规模经营的我国农村土地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作     者:杨佳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沛枫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银行 农村金融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农村地区开始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2003年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农业生产开始由土地小型化、细碎化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模式发展。“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分别写进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表明了农业规模经营正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发展方向,农业规模经营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一定规模,但也存在着诸如土地流转无序、土地非粮化和生产经营融资困难等问题。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落后,农业金融产品缺失,虽然建立有商业性、合作性等农村金融机构,但从运作情况来看,其支持“三农的意愿不足,更多以盈利性为目的,如农村地区存贷比大幅低于城市地区,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流入城市,致使农业发展资金更加匮乏。受制于落后的农村金融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法从现有的金融体系获得充足的融资支持,为满足经营需要,只能转向非金融主体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融资,大大增加了资金使用成本,显著降低了规模经营效益,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以河南省某农业大县为基础,利用实地调查、走访座谈、调查问卷、信息搜集和数据处理的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土地银行运作有关情况,运用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数据资料进行深入系统的剖析,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土地银行成熟的运作经验,对比分析与国内土地银行的实践经验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并结合国内实际,研究基于土地流转视角的土地银行运行机制。实践和发展面向农业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村金融机构,即农村土地银行,通过土地银行的平台作用解决规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流转无序、土地非粮化等问题,并通过提供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债券等金融服务,融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者,解决规模经营融资难题,助推农业规模经营快速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