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货款规模影响研究——以P2P为例 收藏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货款规模影响研究——以P2P为例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货款规模影响研究——以P2P为例

作     者:陶秀秀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卢燕平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脱媒 面板数据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规模呈井喷式增长趋势,而商业银行却面临流动性风险增加,盈利能力降低,金融脱媒日益严重,且频频出现“钱荒的窘境。两者的发展呈现不同趋势。且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能否实现质的飞跃,这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商业银行是资本市场的两大主体,所以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层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为此,本文以P2P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成交量与互联网金融综合成交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机制和关系,旨在为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健康发展提供建议。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了问题,即通过金融脱媒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长尾理论和流动性风险理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后者与前者关系的理论预期。其次,以23个省市为样本,基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的面板数据,以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被解释变量,P2P综合成交利率、P2P成交量、实际收入水平GDP和物价水平CPI为解释变量设立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实证分析了P2P成交量和P2P综合成交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影响,并得到了实证分析的结果。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相悖。可能的原因在于理论假设与现实情况不符。第一,资本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二,资本市场的货币供给量是变化的;第三,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变化的。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结论: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互联网金融成交量成正比,与互联网金融综合成交利率成反比。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商业银行应注重客户的价值创造,坚持创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应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