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救济台湾分署研究(1945.10-1947.05)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蓓蓓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战争的巨大破坏给战区民众带来了生存和发展危机,为了帮助那些民众度过难关,二战后期美英等国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二战期间,中国国土大面积沦陷,所受战争破坏甚为严重,台湾也大受战争的影响。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都急需国际社会的帮助。恰逢其时,联总向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行总及其分署相继成立,伟大的善后救济事业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展开。 近十年来,民国后期联合国在中国的善后救济事业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研究还只是处于起始阶段。本文以行总台湾分署为中心考察战后台湾的善后救济事业,希望能够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并通过善救工作实际成效的考察,以分署善后救济行动这个角度来解读当时台湾的社会政治情况,窥视国民党治台初期的情形。 本文分导言、正文、后记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梳理了二战后台湾的受灾情形,以及联总行总和台湾分署相继成立的简要情况,并概述了分署相关机构的组建和考察了其职员配备特点。 第二章首先考察了台湾分署在物资分配上所依循的分配原则,接着详细叙述了在人事初定后分署所开展的善后救济工作。急赈、特赈、工赈、难民接收遣返等多项救济措施,旨在帮助民众解决衣食住行等燃眉之急。农业善后、工矿业善后、卫生与防疫、都市复旧工程等善后工程则着眼于未来,希望推进台湾工农业的复兴。 第三章则考察了分署近两年的善后救济工作的成效,发现虽然分署人员尽了较大的努力,可是工作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业务经费的短缺和外部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都让善后救济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其中的一切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