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之思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立仁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 要:对事物是其所是的本质探求,是人所具有的超越本性使然。人总是想探索现象背后的真相,试图超越眼前的现实,寻找有限中的无限、支配有形的无形、当下中蕴含的永恒,来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作出确证。这一特有的思维模式既是古代本体论哲学的起源,也构成了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寻的源初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之思,不仅是关于本质的研究,还要对其进行前提性思考与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不仅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它需要对于研究初衷、本质理解、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整体性与深入性的思考,需要超越知性思维与二元对立的理解,做出系统的、历史的、现实的反思与解答。而按照“调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性活动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将其置于人性根基之上、从本体论哲学视角入手、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内涵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价值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理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现状分析。现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多元的认识视角及路径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着认识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诸多分歧与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真切意涵需要有着清醒的前提认识与较彻底的思维自觉。第二部分:本质观念的历史追溯与思维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既有着本质主义研究浪潮的历史推动,又源于西方本体论追寻“形而上性的思维气质,在本体论思维历史的回溯中,明确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确立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真理性,澄明本质研究的真实目的与基本内涵,厘清当前研究中的诸多观点与分歧,进而得出“调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性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点。第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论析。由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进行考察,以马克思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为根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矛盾进行把握,说明“调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性活动的本质观是符合人的生存状态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定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与人们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现实矛盾的真正开解。彰显了思维方式与理解方式的转变,回应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代性境遇,开显了对于人的终极关怀意义。第四部分:基于本质研究的学科反思。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思考为基础,以现代性境遇为背景,以本质主义之后的反本质主义思潮下的话语研究为切入点,运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重构话语研究中对于宏观与日常、权威与虚无、个人与社会、形式与内容、抽象与具体中两极分离的理解态势,进而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整体研究的思维方式与研究取向,最终诉诸学科的理解与发展之中,实现超越“元理论研究以确证学科自身之上的内涵式发展,从而获得逻辑思维自洽、文化理论自觉与历史现实自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