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研究——西北地区为例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杜忠潮;张阳生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日益突出,其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也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进程。 城乡关系的失衡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经济发达地区矛盾相对缓和,而不发达地区冲突较为明显。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城乡冲突明显,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着西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促进西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以地级市(区)为单元,通过建立一套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乡协调度及城乡协调发展度两个指标来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各地级市(区)2000年、2007年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客观地测量和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各地级市(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区域间的差距。通过对西北地区各地级市(区)2000年、2007年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分析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非农人口就业比重等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1)西北地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地域不平衡性和空间差异性,大部分地区城乡协调度和城乡协调发展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大部分地区是在城乡关系趋于缓和的基础上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 (2)通过相关系数和叠加散点图法,利用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人口就业比重等指标,发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就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并对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3)基于论文相关内容的研究,提出促进西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主要从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镇化以及科教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期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