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欺诈问题研究 收藏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欺诈问题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欺诈问题研究

作     者:戴苗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连友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4[管理学-社会保障] 

主      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欺诈 信息不对称 激励—监管 

摘      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农村地区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但是由于农村低保建立的时间短,各项运行机制并不完善,整个体系存在着诸多漏洞,其中农村低保欺诈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低保欺诈降低了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引起社会新的不公平,违背了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的初衷,因此,对农村低保欺诈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从实地访问调查等方式获取的相关资料中发现,农村低保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主体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获取非法利益。低保对象会利用信息优势进行“骗保等欺诈行为;而低保工作人员也会利用其代理人资格损害低保部门的利益,轻者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给欺诈以可乘之机,重者直接参与到欺诈行为中来。因此,本文借助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工作人员这两大利益主体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农村低保对象、低保工作人员欺诈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欺诈行为的相关因素,探讨了低保工作人员与低保部门委托代理过程中的激励—监管机制。文章认为合理的激励与监管既能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降低工作人员的欺诈参与度,又能构筑反欺诈的有效防线。本文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反欺诈对策,并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提出了推行低保听证制度、建立联防反欺诈机制、引入工作福利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管机制等反欺诈完善措施,期望为我国社会救助领域防范欺诈工作做出贡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