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哺乳动物上毛形态结构与功能相关关系研究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伟;徐艳春
授予年度:2004年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71002[理学-动物学]
摘 要:在毛发形态学160多年的研究中,国内外的主要研究集中在各种动物毛的鳞片形态、髓质花纹类型、色素形态及其分布等基础研究和在分类鉴别、食性分析、寄生虫宿主鉴定、法医物证检验、毛的纺织性能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而对于动物被毛的形态、结构与其执行功能间的关系,目前还未见系统研究。 本研究采集马鹿东北亚种(Cervus ***)、黄鼬东北亚种(Mustela sibiraca manchurika)、北极狐(Alopex algopus)等三种动物的冬、夏上毛,和豹猫(Felis bengalensis)北方亚种(Felis bengalensis euptilura)、指名亚种(Felis bengalensis bengalensis)两个样本的冬季上毛。其中采集了马鹿臀部、后肢上部、后肢下部以及蹄上部4个部位的冬、夏上毛,黄鼬、豹猫和北极狐采集了的头部、背中部、臀部、后肢上部、后肢下部以及爪上部6个不同部位的冬、夏直针毛。利用显微测微尺分别测量了上述被毛的长度、细度、髓质细度、毛尖无髓段长度、毛根无髓段长度、鳞片高度、鳞片宽度、单位长度鳞片游离缘数量、各种类型鳞片的长度等性状,并且计算出了髓质指数、毛尖无髓段比例、毛根无髓段比例、鳞片高宽比、各种类型鳞片的比例等,其中马鹿被毛未测量各种类型鳞片的长度和比例,黄鼬、豹猫和北极狐未测量鳞片高度和鳞片宽度以及鳞片高宽比。 通过对上述性状的测量,并采用数理统计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对被毛形态结构的有关性状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马鹿、黄鼬、北极狐和豹猫上毛细度和髓质细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0.92、0.87、0.94;上述动物的毛长度和髓质长度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87、0.91、0.81;在马鹿毛的髓质细度与鳞片高度、髓质细度与鳞片宽度、毛尖无髓段比例与毛根无髓段比例都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30、0.54;在黄鼬、北极狐和豹猫的上毛中,毛尖无髓段比例与毛根无髓段比例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7、0.56、0.65;毛长度与扁平1型鳞片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9、0.49、0.59;毛长度与瓣状型鳞片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6、0.46、0.61。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不同动物被毛的有关形态结构性状具有物种特异性;(2)动物被毛的外观形态与其微观结构间存在相关关系;(3)动物被毛的形态结构与其执行功能间存在相关 性;(4)由于动物的不同生活季节、不同身体部位和不同纬度分布地,其上毛执 行功能有不同侧重,导致其上毛形态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对动物被毛形态、 结构与其执行功能之间进行的相关分析,初步建立了动物被毛形态、结构与其执 行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毛发形态学研究拓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