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机制与优化研究 ——以郑州市区为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发曾;秦耀辰;袁中金;钱乐祥
授予年度:200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土地使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实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跟城市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冲突已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另外,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网络化、跨国公司体系的逐步渗透等一些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化机制更为错综复杂。因此,有必要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针对某一城市的客观情况,分析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动力机制及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因素变化及发展方向,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使城市空间结构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在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以郑州为例,运用理论分析了郑州市区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提出了其优化方案及实施对策。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探析,首先界定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要素构成,然后对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及演变机制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简单回顾和评述。接着详细论述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及演变机制,并提出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多层次综合模型及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为实例分析。其中第二部分以时间为轴线,对郑州市区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演变机制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及演变机制。得出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后推动郑州市区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使其呈现出圈层结构日益明显等结构特征。 第三部分首先剖析了郑州市区空间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如各项功能用地布局混乱、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不协调、环境和生态问题严重等)。并分析了二十一世纪影响郑州市区空间结构变化的有利条件(产业结构升级,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等)及不 利因素(如投资环境较差,建设资金缺乏)。 第四部分为本文除理论创新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以上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 具体提出了郑州市区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内容、实施对策及矛盾处理,为 郑州市今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认为郑州市区空间结构应改变以 往单中心圈层扩展的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分散组团式转变,形成以信息网、交通 网和绿化带相互连接的簇团式空间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