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层生态学看《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对《鲁滨孙漂流记》的颠覆与超越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艳凤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文学经典《鲁滨孙漂流记》以主人公鲁滨孙流落荒岛的冒险故事为主体,塑造了鲁滨孙这一顽强奋斗、不畏艰险地与大自然斗争的资产者形象。二百多年来,随着鲁滨孙形象的深入人心,不同时代的作家也借“鲁滨孙来“言说自己,重构鲁滨孙冒险的故事。1967年,法国作家图尼埃出版了小说《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小说以敏锐、独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鲁滨孙的故事,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复杂的哲学命题,作品中透露出强烈的深层生态意识。本文借助深层生态学理论对不同时期、采用同一题材的《鲁滨孙漂流记》和《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进行细致比较,力图反映出它们各自代表的不同时代的人类精神,重点强调图尼埃《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对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的颠覆与超越——表现出当下人类生存的困惑,并探寻解除困惑的生态道路。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本文的相关理论基础——深层生态学和生态批评。首先介绍深层生态学的兴起、哲学渊源、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等;接着论述深层生态学与生态批评的逻辑关系,指出深层生态学是生态批评思想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用此理论分析小说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主要从深层生态学角度研究两部小说的异同,重点分析《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对《鲁滨孙漂流记》生态意义上的颠覆与超越,分别论述了五方面的内容:两部小说开头不同的情节设置;鲁滨孙的变化过程;礼拜五的身份变化;《圣经》在两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发人深省的不同的结尾。 第四部分着重探讨的是两部小说具有的启示录意义。《鲁滨孙漂流记》是“鲁滨孙神话的现实寓言性,表现了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破坏;《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这部分重点论述的是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指向性,同时也揭示了其背后的理想色彩。 第五部分分析了两部小说差异的原因。首先是不同时代赋予了两部小说不同的主题;其次是两部小说处于人类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工业文明初期,《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属于生态文明的早期,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不同阶段文学的缩影。 第六部分是结语,两部小说分别代表不同时代的人类精神,从深层生态学角度来看,《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对《鲁滨孙漂流记》的颠覆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