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传福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摘 要:目的: 分析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显示的颈部动脉病变,并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 MRA)、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PC 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相对照,分析3D CEMRA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使用高场(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30例临床拟诊颈部动脉病变的患者及20位志愿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93例同时行TOF MRA成像,81例同时行PC MRA成像,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减影处理后使用三维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行图像重建。8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将颈部动脉按照解剖部位分为5个部分共10段血管(左侧及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别统计上述动脉成像方法所发现的病变数目并将CE MRA结果与TOF MRA结果、PC MRA结果及诊断金标准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E MRA诊断颈动脉疾病的准确性及其与TOF MRA及PC MRA对动脉病变检出率的差别,统计工具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11.0。将130例患者及20例志愿者按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分为三组,对比剂注射速度分别为1ml/s、2ml/s、3ml/s,将各组所得的MIP图像按照其成像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三级并统计个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不同的注药速度对CEMRA成像效果的影响。 结果: 130例患者中,18例颈部动脉未发现异常,占13.8%,112例血管有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