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床构造控矿作用研究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钟康惠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摘 要:四川省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床,区域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为川滇黔重要构造金属成矿带,受到前人的高度重视。 本文在充分收集前人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从构造地质基础入手结合区域及矿床基本特征,从区域构造演化、矿区构造特征、构造演化与成矿、构造变形与成矿、构造控矿特征等几个方面,分析区域构造及矿区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结论: 1.在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天宝山地区经历了元古代东西向坳拉槽和震旦纪-早古生代南北向陆架裂陷、晚二叠世-中新生代南北向大陆裂谷等发展阶段。显生宙的南北向裂谷(陷)叠加在东西向坳拉槽裂陷之上,具有横跨式叠加裂谷系的特征。天宝山地区就处在东西向和南北向裂谷构造叠加的部位。并且其所处东西向会理-东川地幔隆起带和东西向天宝山岩石圈断裂交汇组成的深部构造,决定了天宝山铅锌矿深部矿质的丰富来源。 2.各个构造演化阶段均与成矿关系密切:元古代会理-东川东西向坳拉槽形成川滇黔地区的基底构造,控制川滇黔地区的铅锌矿带的分布;震旦纪-早古生代南北向陆架裂陷形成了该区有利成矿的容矿屏蔽岩性组合;晚二叠世-中新生代南北向大陆裂谷阶段深部地幔物质伴随岩石圈伸展裂陷而上涌至表壳;新生代岩石圈收缩挤压,使裂谷封闭褶皱,集于表壳的矿液,在适宜的构造(如背斜皱褶转折端、横纵张节理破裂系统、顺层滑脱破裂系统以及辉绿岩侵位形成的破裂系统等)和具有屏蔽-容矿岩石组合的地层组成的储闭系统中成矿。 3.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引发龙门山—安宁河洋结合带的陆内扯离俯冲事件,是天宝山矿床相关构造一岩浆一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来源。 4.研究表明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区基本地质构造格架为:早期近东西向的一碗水梁子背斜和老关房梁子向斜组成的相对完整的褶皱断块,以及次级东西向宽缓褶皱;晚期戳断此断块的北北西向益门西支反转逆冲断裂带和相伴其发育的近南北向的次级褶曲。 5.铅锌矿体产于含硅化条带白云岩中,受节理密集带的控制;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具尖灭再现与侧列再现特点;对辉绿岩形成时代初步研究为晚燕山期之后,深部辉绿岩有矿化甚至形成矿体而浅部未见,可知矿体形成晚于辉绿岩,由此推断矿体形成可能在晚燕山期-早喜山期;矿床属于热液矿床。 6.矿区构造变形序列总体可分为两期:早期与中元古代会理-东川坳拉槽同时形成的轴向东西向的一碗水梁子背斜和老关房梁子向斜;晚期为近南北向的益门西支断裂带;此断裂带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的构造变形期:早期为张性东倾正断层阶段;中期为向西反转,向东逆掩推覆阶段;晚期为左行走滑阶段。 7.总结了天宝山铅锌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天宝山断裂为导矿构造,轴面(纵张)节理与横张节理破裂系统、辉绿岩侵位形成的破裂系统以及顺层滑脱破裂系统为容矿构造,广泛发育的震旦系灯影组中段上部白云岩为容矿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