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文志刚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 题:鄂尔多斯盆地 胡尖山地区 长6油组 储层特征 沉积相 有利区
摘 要:胡尖山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偏西,处伊陕斜坡带,研究区面积约695km2,其行政隶属陕西省定边县,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型陆相沉积盆地之一,面积25万平方公里,研究区内总体地形比较复杂,但构造较简单,断层不发育。 胡尖山地区是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油气产区之一,三叠系延长统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的主要含油层系,本文以陆相湖盆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储层地质特征等对胡尖山地区延长统长6段展开了一系列地质研究。为了进行下一步的勘探开发而有必要弄清楚该地区目的层位的储层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进而对胡尖山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等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采用研究区区内探井、评价井等各类井资料100余口。研究区内长6油层组是该区主力产层之一,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 本文以研究区长6油组的岩心录取资料、测井综合资料以及物性资料为基础,以研究区长6油组顶部K4标志层为顶,对研究区内井进行了小层的划分和对比,将长6分为长61、长62、长63三个层位,并将长61细分为长611、长612、长6,3三个砂层组。并在全区建立起9条骨架对比剖面。研究区长6砂体厚度总体上变化不大。 研究认为,胡尖山油田岩石颜色浅色居多,除砂泥岩外,还可见少部分砾岩和薄的煤层。研究区长6砂岩有深灰色微-细粒钙泥质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深灰色、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灰黑色泥岩互层等。砂岩层理发育丰富,主要有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冲刷面和植物茎叶化石等。通过研究储层砂岩的孔隙度、厚度、渗透率以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长6油组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部分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处于三角洲前缘区,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 研究区构造特征为一西倾的单斜构造,在全区大的单斜构造上发育有部分鼻状的微构造。砂体展布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基本一致,方向为北东-南西向,砂体连片性总体较好,呈条带状居多。由于构造相对简单,沉积微相的类型是控制储层砂体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长6油组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及铁方解石为主,含少量硅质;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结构主要为大-中孔微细-微喉型,研究区物性在垂向上有一定的差异,总体从下向上物性趋变好,孔隙度逐渐变大,渗透率有所提高,通过对研究区孔渗关系的研究,研究区在层内及平面上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上长6储层属于低孔隙度低渗特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影响储层物性主要因素是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 通过对研究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胡尖山长6油层组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成岩作用,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等是有利的沉积相带。经过对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沉积微相、孔隙结构等表征储层特征的参数综合研究,以及结合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研究区储层分类标准,并对研究区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认为,胡尖山油田长6油组储层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储层,Ⅲ型储层较少。其中Ⅰ型和Ⅱ型储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微相中,其储层物性最好;Ⅲ型储层则主要分布在河道两边的水下天然堤和分流间湾微相中。总体上看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西部,以及北西部。 通过对研究区综合分析,针对胡尖山油田进行有利区预测,其主要是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储层特征、测井曲线解释、储层含油气显示及实际试油生产情况等。沉积相带是预测有利勘探区的首要依据,研究区长6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藏发育的优势相带。渗砂体发育带是利勘探区预测的根本,研究区储层砂体主体带通常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有些彼此间连片性非常好;纵向上也具有一定的厚度,能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优势通道和储集场所。构造高位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勘探开发现状是预测有利区的重要现实依据,在逐渐加大区域地质研究分析的前提下,试油采油和油水分析化验数据等作为预测有利区带的重要线索,达到科学客观评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