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民生新闻的拟剧化现象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九洲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20世纪最为出色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曾提出“拟剧理论。其核心概念是“人的表演性。戈夫曼把人的日常交往和生活比拟为戏剧表演,每个人或是个体表演者,或是剧班中的一员,在不同舞台上、特定的场景下按照自己的角色要求来表演。电视民生新闻的拍摄制作和播出过程是制片人和报道者围绕一个共同的节目理念分工合作,事件的当事人在镜头前展示他们的行为和想法,而这种镜头前的当事人形象与当事人镜头后的形象是绝对不一样的。电视受众就是当事人的观众。这样看来,电视民生新闻也具有拟剧化性质:表演者是事件的当事人,制片人和报道组都是剧组成员;为塑造某种自己想要的形象,当事人会在电视镜头前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进行理想化、误解化、神秘化、补救化等的表演。由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拟剧化和表演性,就出现了媒体逼视、节目的平庸化以及真实性危机等等各种问题。如何弱化表演性,适当展示市民后区生活,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质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后台行为前台化的适度表达——贴近平民但不平庸;媒介对角色表演的社会情境进行再组合——模糊当事人前台后台意识;倾向性报道的对立平衡——神秘但不神化;补救性表演要少用、慎用;用好“被采访人出镜讲述;发挥多种拍摄手法的优势。每一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要多种手法并用,以发挥作用,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