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治疗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织芬
授予年度:2001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引导组织再生, 根分叉区病变, 扫描电镜, 龈沟液, 碱性磷酸酶
摘 要: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是在人们对牙周组织 再生潜能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使牙周炎破坏的牙周组织, 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再生,形成新附着。目前GTR研究的重点为用 于GTR的生物性膜材料的研究。据屏障膜能否被机体降解,分为不可吸收性 膜和可吸收性膜。它们主要的代表分别为聚四氟乙烯(ePTFE)膜和胶原膜。 临床研究证实,这两种膜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国内对 这两种膜的临床疗效的比较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将这两种膜应用于临床治疗 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通过观察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X线指标和实验室 指标的改变,对这两种屏障膜材料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将5周后取出的ePTFE 膜常规固定,对屏障膜的牙龈侧进行组织切片与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评价 ePTFE膜的组织相容性,为临床应用GTR技术提供参考。 从本院门诊就诊患者中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适于手术的患者23 人31牙,分为三组,试验一组为ePTFE膜组,试验二组为胶原膜组,对照组 为常规翻瓣组。分组后,对患牙分别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记录各患牙 术前与术后三月的各项临床指标,拍摄根尖片,并检测龈沟液量(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变 化。试验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 结果:1临床观察 自身前后对照比较,试验组除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外,各项临床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牙周袋探诊 深度(pocket depth, PD)、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probing furcation depth, PFD)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 和GI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一组与试验二组相比较,PD和CAL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论文 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仍),而nD值试验一组减小幅度较大,与试验二 组有显著性差异(k0刀引:试验一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 差异p0刀5),试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PD和*AL的改善显著,有统计学 意义T0刀引,而ND值得改善则无显著性差异(P0仍)。2根尖片的测 量三组根分叉区骨密度均增高。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垂直向骨高度增加 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刀5);试验一组与试验二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 T0刀5)。3实验室观察 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各组**F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GCF-ALP浓度均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 对照组相比较,GCF-ALP浓度减小幅度较大,有显著性差异(P0刀5);试验 一组*0t.-*浓度减小幅度较试验二组大,但无统计学差异o0.05)。4扫 描电镜观察大量的纤维细胞与 ePThE膜紧密相连,当膜孔隙为 50 u m时, 纤维细胞可完全长入屏障膜中。 本研究表明治疗*~皿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GTR的短期临床疗效要 明显优于常规翻瓣术。胶原膜与ePThE膜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临床治 疗效果相类似。但ePThE膜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幅度均较胶原膜组大,而 这两种膜的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还需进行长期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