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组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一个中国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学校为例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顾海根
授予年度:2012年
主 题:国际文凭组织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中国国际文凭学校 中国籍国际文凭教师
摘 要: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内的学校接受了国际文凭组织的教育理念,并开始为中国学生提供国际文凭组织的三个教育项目,尤其是大学预科项目(IBDP)。在这些国际文凭学校中的中国籍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发展方式和他们在专业素质上受到的挑战也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研究在全面剖析国际文凭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和全面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学校为例,对中国国内的国际文凭学校中的中国籍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和专业发展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为中国国际文凭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借鉴价值的意见,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增加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在实践总结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给教师、学校和国际文凭组织提出一些建议。 本研究第一部分在系统梳理国际文凭组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国际文凭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其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并且该组织非常重视其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承担的职能有着明确的界定,而且还专门设置机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并为教师提供多样的专业发展方式。本研究还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国内学者有关国际文凭组织的研究,总结了迄今为止这些相关研究呈现的若干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的第二部分采用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由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素质构成的观点,并具体论证了国际文凭项目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本研究认为全球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优异的语言能力、课程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对国际文凭教师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通过对一所典型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的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中国籍国际文凭教师在专业素质上呈现的特点和不足。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中国籍国际文凭教师与一般的国内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上存在不同。在分析教师的实际表现、教师的自我认识和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总结了中国籍国际文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顺序,提出了五个层次专业素质的模型。同时,本研究从教师入职时的不足和认识上的不足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国籍教师在以上七种专业素质上存在的不足。特别地,本研究重点分析了被研究学校中不同学科教师在全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两方面的不足。本研究通过教师访谈印证了中国籍国际文凭教师的六种主要的专业发展方式的假设,并具体分析了这些专业发展方式的内容、形式和教师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各层次专业素质的形成与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式之间的联系。 最后,本研究对中国籍的国际文凭教师、中国的国际文凭学校和国际文凭组织提出了建议。首先,中国籍的国际文凭教师要提升自己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学习并理解更高层次的专业素质的内涵,积极采取行动,拓宽专业发展方式。其次,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文凭组织提供的培训和会议,积极地建设以教研组为核心的专业发展单位,鼓励教师的自我学习,给予中国籍的国际文凭教师较为自由的专业发展方式的权利。最后,国际文凭组织应该更加积极地宣传和实施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督促各项目学校在此任务上发挥有效作用,并特别地考虑针对中国籍国际文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