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组织结构和咬肌活动的影响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海霞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为了了解心理应激对颞颌关节系统的影响,观察大鼠心理应激状态下颞下颌关节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咬肌肌肉活动的变化。方法:首先制取大鼠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选取48只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36只,空白对照组12只,对实验组大鼠施加足底电击、制动、气候箱、食物诱惑等刺激方法,以大鼠体重变化量、摄食摄水量和旷场实验评分来评价其应激状态。将实验组大鼠分别在3周时间点(3周组)、6周时间点(6周组)、和刺激去除后6周时间点(恢复组)各处死12只,对照组与恢复组一同处死,解剖各组大鼠,取其颞下颌关节和咬肌组织,制备关节组织切片和肌肉匀浆。检测肌肉匀浆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比较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咬肌中三种酶含量的差异;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关节盘、滑膜、关节软骨和关节骨质等结构的变化,比较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病变评分。结果:实验组刺激3周和6周后,大鼠体重变化量和摄食摄水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咬肌中CK、LDH、CRP的含量总体上均有差异,p0.05;恢复组CRP含量明显高于3周组、6周组和对照组,p0.05。3周组、6周组、恢复组均出现关节软骨变薄,纤维脱落,关节盘裂隙等病变,其中6周组病变最为严重,恢复组出现修复性改变;3周组、6周组关节病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组关节病理评分明显低于6周组,p0.05。结论:通过对大鼠实施以上刺激3周时间,大鼠已经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建立大鼠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成功;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大鼠应激状态的程度有所加强;刺激去除后,大鼠心理应激状态解除。心理应激状态下咬肌中CK、LDH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表明其肌肉活动性有变化;恢复组CR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刺激去除后大鼠咬肌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心理应激下大鼠咬肌异常活动造成慢性肌肉损伤,而刺激去除后发生炎症修复有关。心理应激状态下大鼠颞下颌关节组织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的病理变化,且随着刺激时间延长,病变愈明显,刺激去除后,病变有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