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母亲的故事给女儿带来的力量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乔国强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宠儿》发表于1987年,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在莫里森的所有作品中,爱都是最主要的主题之一。在《宠儿》中,莫里森把笔触伸向奴隶制下黑人母亲对孩子无穷无尽却被备受曲解的爱。莫里森认为奴隶制最大的恐怖是它使家庭分崩离析,并剥夺了母亲爱孩子的权力。在奴隶制下,黑人母亲被贬为繁殖牲口的牲畜,而她们的孩子则像牲畜一样被卖掉。因为从小和母亲分离,被剥夺了母爱,这些黑人孩子对母亲产生了误解。因为缺乏母爱,大部分奴隶妇女的后代都无法形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这导致她们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创痛。同时,因为奴隶制下黑人母亲特殊的有时甚至是暴烈的母爱表达方式,她们作为母亲的形象也被严重地破坏了。为了重塑黑人母亲的形象、重建她们为母的历史,还广大黑人母亲一个公正,莫里森深入黑人母亲和女儿不为人知的记忆,鼓励她们面对过去的痛苦以求理解现在的创痛。事实上,《宠儿》里的人物尤其是母亲和女儿都生活在痛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她们知道回忆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为了生存她们却又急需忘却过去的痛苦。 遗憾的是,尽管莫里森展示黑人母亲的故事有她庄重的目的,然而面对黑人母亲的这些故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给予她们所应得的理解。对于黑人母亲表达母爱的暴烈的方式,有些人不但没有把她们的故事放在奴隶制的背景下来理解,他们反而批判莫里森严重损害了黑人母亲的形象。正是从这一曲解出发,本论文试图拼合黑人母亲的故事,把她们的故事放在奴隶制的大背景中去理解。为了证明黑人母爱激发力量的一面,本论文对比了两类不同的女儿。第一类女儿以塞丝死去的女儿宠儿为代表。因为她两岁的时候死于母亲的手下,宠儿被剥夺了了解和理解母亲故事的机会,这导致了她在自我身份认同上无法挽回的失落。另外,丹芙和塞丝代表了另一类女儿。她们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误解了母亲的故事,当她们终于理解了母亲对她们的爱以后,母爱的力量帮助她们最终形成了自我价值观,并促使她们自己也扛起了身为一个黑人妇女的责任: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力量的黑人母亲。总而言之,通过重建黑人母亲的历史,本论文提出黑人母亲的故事只有放在奴隶制的语境中才能得到理解,也只有理解了黑人母亲的故事,黑人母亲为母之道中的爱的本质才能得到确认,黑人女儿也才能从母爱那里获得力量去对抗白人统治社会里的一切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