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研究——以北京市高校为例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洪向华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 要:青年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对国家未来的意识形态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是向大学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优平台,“思政课是宣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功效有限。本文在调研北京市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探究导致“思政课意识形态引导功能发挥不佳的原因,并找出改进之法。在写作过程中,本文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对“思政课教师为什么具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的分析和对北京市部分学校“思政课现状的描述,克服难题的过程就是本文创新的地方:以教师引导功能的表现巧解第一个难题;从学生对待“思政课课堂的态度入手评述“思政课教育现状。此外,提出重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应该坚持系统论:从横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纵向(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两方面努力是本文的又一创新之处。“思政课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色彩,因而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引导功能,但就笔者在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研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学生们对“思政课存有抵触、娱乐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遭遇课堂趣味性与深刻性难以有效融合的瓶颈。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前言对该研究题目进行了初步解读,简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思政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引导功能;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思政课在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中的困境,并分析原因:当代大学生思想具有时代新特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思政课教育载体缺乏时代性等;第三部分指明了“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出路:首先,对“思政课的基础理论——“灌输论进行重新解读,并指出“灌输论在新形势下要合理运用必须厘清三个概念;其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师资队伍;再次,重视对大学生的系统教育;最后,“思政课教育载体需与时俱进。综合上述分析,得出本文的最终结论——多主体全面参与、多举措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