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潍坊市为例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代合治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5[文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具有传承性、活态性、无形性、地域性、多元性、脆弱性和文化艺术性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 自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旅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手段,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己成为今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的学术热点。我国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广阔的客源市场,这为我国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本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介绍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概况,包括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按照级别和表现形式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技艺、节庆民俗四大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得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类型丰富,空间分布范围广,表明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通过构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为表演艺术类和传统技艺类,应重点开发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适度开发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4)分析目前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原真性、保护性、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建议,以弥补潍坊市旅游业发展的不足,更好地促进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